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看到这个字,就会想到饥饿,饥饿,还是饥饿。
土地、太阳、汗水、水……这些都和这个字有关系,深入一点,这些相关的意象就已经浮现出来了。
这就是深藏在华夏人身体里的执念,填饱肚子,只有有了吃得,人才不会死,才能够去做更多的事情。
朱元璋的重农,其实也是因为他品尝过没有东西吃的滋味,也见过那些商人囤积居奇的面孔,现在的人多是以后来的视角来批判,可是站在朱元璋的时代来看,他又怎么会知道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事情都发展得这么的快?
“整个明朝在我看来基本上都是农业作为主导,就算是有手工业、商业快速发展的势头,也只是局部的、自发的,并没有形成规模,所以我们纵观明朝,甚至是后来的清朝,看看人们的生活方式是不是还和五百年前?一千年前没有什么区别?”
陈明良问着下面坐着的人,同时也是问天幕下的人。
他们和后世的人的生活方式差得这么的远,这始终是一个无法忽略的问题。
之前的朱姑娘总是提起‘小农经济’‘小农经济’,倒是让他们现在又想起来了。
继续这种小农经济其实也有复杂的政治因素在,皇帝也怕造反啊!
就比如朱元璋,把农业称为“本”,把商业、手工业称为“末”,认为“崇本而怯末,则国计可以恒舒”。
可现在通过天幕,他们也知道一个国家的强大不单单是只有经济强大,还有思想上的强大,谁会敢轻易的迈出那一步?让民众知道得更多,难道他们就不会质疑君主的存在应不应该吗?
现在已经有了,李世民!
李世民迈出了第一步,他向来不忌惮,也并不害怕这些事情的发生。
唐的强大可不单单只是国力,同样还有一种无形当中的影响,那就是人的思想啊!
所以后世的智囊团第一个选择的时空便是大唐,而不是别的。
唐的影响力跨越了千年,到了后世的人依旧在歌颂。
到处都是唐人街,就已经可以说明许多事情了。
第449章 白银和大明经济1
“只有调整经济结构,带动经济转型,才能够满足人们更多的需求,只可惜统治者一贯都是从维护统治的强权思想出发,实施一系列遏制经济发展的政策。”
“不仅仅是政策上抑商,地位上也是一样,社会当中有一种士农工商的‘商贱’氛围,加上当时的税收过重,抑制了社会上的商业发展。”
陈明良不无可惜,但也知道这是几千年来,人们的视角桎梏作祟,还有认知水平没有到达的原因,不单是朱元璋的问题,明朝的统治者以及下面的臣子也依旧是这一套思考方式。
他们尊古,从古,听祖训,觉得一成不变就是好的,皇帝一直就是皇帝,下面的平民一直都是平民,这样才最好。
换一个张元璋,或者李元璋来也是一样的。
陈明良越想就越觉得天幕是个好东西,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的认知,拓宽人对世界的了解,要不然他也不会看到这些历史书上一个一个很有脾气和性格的人物坐在这里听他讲课,讲的还是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