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农业经济只能够满足初级的物质需求,进一步的需求只能够通过手工业、服务业和商贸来解决,可这就是小农经济的短板。”

“到了明朝中后期,人们对于丰富物质的需求和供应形成了高度的不均衡,看起来繁荣的海外贸易也没有解决供应的问题,明朝的经济出现的问题反而越来越多越来越大。”

朱元璋有点明白也有点不太明白,模模糊糊的有个概念,如果是之前的他肯定是认为有银子赚就行了,但是听了一段时间的课下来,他又觉得里面没有那么简单。

这样也要解决那样也要解决,这样也要顾及,那样也要顾及。

坐在马皇后旁边的朱标把资料上的几句话重点圈了出来,老朱品着品着,好像又品出一点味道出来了。

(汉·张飞:我都听得糊涂了,感觉这里对哪里不对的。)

(宋·张方平:其中的妙处还需要大家自品啊!)

(唐·刘禹锡:财政之事攸关国民,应当慎之又慎。)

(宋·王安石:后世人对于一条鞭法似乎是批评得多?)

朱清谷看到了弹幕上讨论的很多不太明白的地方,也让系统简单的发了一些解释进行科普,甚至是举了一些例子。

便是有多了一些人明白了些许。

……

“那个时候的华夏商品在世界市场上有很强的竞争力,物美价廉,虽然没有具体的数据,但是从很多方面可以判断,明朝时候的华夏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商品出口国,也是第一白银流入国。”

“出口量大,进口量少,明朝的商人换回来很多的白银,而茶叶、瓷器、丝织品等等这些东西不需要扩大生产,因此这些商人都是选择将这些白银储存起来。”

“从这里我们可以观察到什么?”陈明良的眼睛一扫下面的人。

下面的人也就开始小声的讨论起来,陆陆续续的有了答案,不过都和陈明良心中的那个答案不够贴近。

他听到了角落里的褚遂良刚才说的话,便是点他起来回答问题。

褚遂良站起来,教室里所有人的目光顿时转向他,他说出了自己刚才说的答案,“在乱世打仗的时候,黄金和粮食都是硬通货,而前面说了这么多的大明宝钞,一方面是大明宝钞本身不具备价值,一方面是政府的公信力丧失,所以人们更加倾向于储存具有价值的白银。”

“自古以来,豪门世家都是有着这样的习惯。”

褚遂良说的话倒是不假,那些豪门世家就算是把铜钱收藏到烂,也都是不会轻易拿出来的。

他们所要存续的是世家,他们重视的是长远,而不是这个国家,这些个平头百姓。

陈明良让他坐下,点头肯定道,“没错,贵金属不仅仅是财富的象征也是避险的工具,还有一点那就是大家没有看到的,那就是花钱!”

“这些人屯白银却不花白银,他们真的能够一直不花吗?其实这里也有难的地方,这么多的白银他们花不出去。”

“比如说一号人赚了白银,他没处花,他就去买田买地了,田地才是他们认为可以一直保值的,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扩张自己的产业,但是二号人正想要消费他所产出的东西,一号不扩张二号买不到,二号也去买田买地,三号买不到了,这就是需求端一直得不到满足。”

陈明良简单的举了个例子,让下面的人都能够明白,就算是这个例子在逻辑上有着一些问题,但也无碍他们理解。

“这些白银没有进入市场,这就会导致什么?导致物价低迷,物价低迷就会进入通货紧缩的状态!”

“通货膨胀我们经常说,是不是很少说通货紧缩?”

他问着下面的人,下面的人亦是点头,无论是通货膨胀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