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汉方还说了国库支出的那些大项使用了宝钞
【俸禄、盐户工本、军兵月盐等等。】
而俸禄里还有官员俸禄以及宗亲俸禄,盐户工本这边很明显和盐有关系,军兵月盐很明显就和军户有关系。
明初的时候兵卒很多,而且明初的时候因为屯田制,很多地方都是自给自足,但是盐作为必需品,是由上面下发的,被称之为月盐。
后面月盐用宝钞来代替了。
除此之外还用做赏赐和赈灾。
……
“接下来我们也要说到重头戏,那么宝钞到底为什么会贬职呢?”全汉方手中的按钮也可以微微拉长,里面就有一根小铁棍子,现在正微微的点在ppt之上。
之前也说过,就是滥发,加上贪腐,维护不当等等,但都不够鞭辟入里。
全汉方要掌握的那个度非常难,讲太多经济学原理,太鞭辟入里,就太深奥,天幕下的人就会听不懂,讲太浅显了,对于这些人来说又不够。
都是千年的狐狸了,又都是政治大佬。
人心他们懂得多了去了。
朱元璋等人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坐姿,变得更加正襟危坐起来。
天幕下的许多人在刚才也收获颇多,都在认认真真的做着笔记。
“其实在宝钞刚刚发行的10-20年间,宝钞的价值还是比较稳定的,那个时候规定,一贯的宝钞价值一千铜钱,白银一两。”
“但是到了洪武朝后面宝钞滥发,洪武二十三年,在江浙一带,宝钞的价值已经到了一贯折钱二百五十文,百姓开始变得重钱轻钞,这就导致物价飞速上涨。”
全汉方点了点上面ppt的一个柱状折线图表,并且分析给下面的人听。
他们也看得懂,这并不难,而且之前天幕之上就放过。
他们很快也从数据当中直观到洪武年间的物价以及宝钞价值的变化。
第436章 宝钞和经济4
“为了维护宝钞的价值,明太祖还下了极端的禁令,也就是禁止铜钱,民间就采用金银定价,这样也没有办法阻止宝钞的迅速贬值。”
“后来洪武年间还重申了金银禁令。”
“到了明太宗的时候,依旧反复提及洪武时候的金银禁令。”
(汉·刘贺:你说你这么听你爹的话干嘛?)
(西晋·石崇:他那是让他爹再爱他一次呢!谁还不知道后面他篡位之后,还把洪武朝延长了……)
(宋·苏轼:有人有爹,有人没爹。)
(西晋·石崇:谁满嘴喷粪呢?姓苏的你嘴巴放干净点。)
(宋·苏轼:附诗一首,不谢。图. jpg)
石崇看了之后马上气得喷血。
这文化人的事情最后还是用文化去骂。
此子之才华不容小觑!
石崇还想要说什么,结果他的话根本无法过审,最后甚至因为审核过多,禁言一天。
把他气了个倒仰。
……
天幕上的弹幕又开始纷纷扬扬的了,不过坐在教室里的这些人都不知道。
他们还在认真的听着全汉方的分析,现在全汉方已经直切入宝钞贬职的原因里了。
首先要提的,也是反复提及的,制度原因,也是贯穿前面内容的重要原因。
“发行过多是宝钞贬职的原因,但究其根本就是制度的不完善,想发就发想不发就不发,随手一发,随手不发都会妨碍经济发展。”
全汉方没有明确说名字,但字字句句都是在点朱元璋。
朱元璋:习以为常。
坐在后面的朱清谷也轻轻啧啧,之前她就料想过这是老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