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够一人一块。

宋春梅注意到娘的动作,立刻说道,“让青芽青禾和我吃一块就好。”

青禾闻言,立刻撅起小嘴。

“真是的,偏偏少了一块”,赵青青是真的头疼。

“要不,每人先分半块,剩下的收起来,以后慢慢吃?”宋春桃提议道。

反正现在天气冷,枣泥糕肯定坏不了。

赵青青也觉得这个提议不错。

翠儿做的枣泥糕个头还挺大的,就算每人只吃半个也行。而且枣泥这东西吃多了,心沉。

其实这一切不过都是因为不够的缘故。

要想吃到“心沉”,那得吃上三四块才行,现在哪里去给每个人分到三四块。

赵青青拿着菜刀将枣泥糕切开,直接冻了她一个激灵。

“怎么这么凉?”触摸到里面枣泥的她忍不住说道。

“是在外面冻的了吧。”宋泽不以为意,“外面太冷,枣泥本就厚重,冻凉了,也冻硬了。”

“那咋办?总不能上锅蒸吧。”宋春梅发愁。

“肯定不能上锅蒸,糕点是烤出来的,一蒸,外层酥皮就没有了。”

“那你说怎么办?”

大家议论着,家里没有烤炉,烤制肯定是行不通了。

赵青青也不想等到明天再吃。

大家肯定都想今天就吃到嘴里,到了明天,就没有今天这份心情了。

这时候,赵青青就格外想念上辈子家里的烤箱和微波炉。这两个不管是哪一个,都可以迅速让点心热起来。

她下定决心,“要不我在锅里小火煎一煎吧。”

宋春梅张了张嘴,最后说道,“这还真的可以。”

见没有人反对,赵青青便开始操作了。

她将大铁锅放上灶台,锅底刷油,然后将枣泥糕放了进去。

锅很快就热了,里面的油冒出“滋滋”的响声,宋春桃守在一边,负责给枣泥糕翻面。

“姑姑,什么时候好啊?”大宝凑过来,倚在宋春桃腿上。

“嗯,估计得等上一会儿。”具体时间宋春桃也说不好,只能看火候。

宋春桃怕把锅里的点心煎糊,没过多久就要翻一次面。

翻了十来次面之后,在其他人的催促声中,她终于说道,“好了,可以吃了。”

将点心一个一个放在盘子里,宋春桃端着盘子走了一圈,里面一个也没剩下。

赵青青给自己倒了一杯热茶,咬一口点心,轻啜一口热茶,倒也是有滋有味。

其他人见状,也学着亲娘(婆婆)的样子,给自己倒了热水。

枣泥糕是厚重微甜的,里面的枣泥十分细腻,大家咬一口,在嘴里慢慢品尝,好久才舍得再去咬一口。

“这一封枣泥糕就要三斤粗粮,今日是个例外,以后还是不要买了。”

田氏大大咧咧道,“咱家粮食不是还多着呢,咋就不能买了?”

“粮食虽多,但家里的人口也多。像咱们这个吃法,这粮食能不能撑到夏收还不一定呢!”宋泽疾言厉色。

宋兴业看了一眼妻子,示意她不要再说。“也不知这雪什么时候化,若是早些化了,到时候我们兄弟仨出门做工,倒也能买些点心回来。”

宋泽觉得老大如今确实比之前懂事了,但是雪化之后是什么情形,他心里可并没有什么好的预感。

罢了,走一步看一步吧。

翌日,宋兴业带着弟弟、媳妇儿还有弟媳妇上山砍柴。

如今雪道连通起各个村子,上山砍柴的人比之前翻了好几倍。

山下二三十米高度的树都被砍的差不多了。除了一些陡坡的位置,人很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