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任由他们游走在城外,诸位爱卿有什么计策,尽管说出来众人一齐商量!”

立在一旁的太子站了出来。

之前,因为皇帝的无端大火,他被勒令在东宫静思记过。

直到最近难民问题实在棘手,才出了东宫。

今日关于难民之事,兰先生早就交代过他应对之法。

而且,对于解决难民的事,他有经验啊!

现在南方都还有不少乡绅给他修筑的庙宇呢。

兰先生说过,民心就是他东宫太子最大的依仗。

“父皇,儿臣有一计,能解决难民危机!”

满朝文武,甚至皇甫晔都满眼期待的看着他。

“大乾每年的定律,都是年初准备北地的粮草,年末前准备南境的。

儿臣听闻,忠毅伯世子,今年提前叫兵部备了粮草,不如先将那些拿出来,解决眼前的燃眉之急?”

太子此话一出,楚风吟眉头紧皱。

没有粮草,他南境十几万大军,吃什么?

没有粮草,那些饥饿的将士便是兵符也驱使不动!

楚风吟立刻站出列,扬声道:

“陛下,万万不可!南境十几万将士的粮草,容不得一点的闪失。”

他声音洪亮,言语之中的急切展露无遗,继续道:

“难民可以饥一顿饱一顿,无关国运,可边关将士,绝不能吃不饱啊!”

他是真的急了。

若是没有粮草,十几万大军又不可能来找皇帝。

但却能动摇他们父子在军中的威望!

这批粮草,他一定要保住!

“楚世子此言差矣!这才七月,远没到给你们南境准备粮草的时间,但现在上万的难民已经北上!”

“总不能眼睁睁眼看着他们饿死在城外吧?”

太子现在甚得民心,也绝不会放弃这个彰显自己仁善的机会。

义愤填膺的说完,不待楚风吟反驳,恭敬朝着坐在龙椅上的皇帝行礼:

“父皇,那些难民一路上死伤惨重,民不聊生!我们大乾王朝,不能发生易子而食的惨案!”

人在绝境之中,伦理道德根本就顾不上。

前朝,之所以被皇甫家推翻,就是因为当权者不作为,大灾面前,不问民间疾苦。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贵族们奢靡无度,百姓们易子而食!

果然,太子此言一出,皇甫晔神色一变。

楚凤吟心头交集,如何看不出皇帝就要被说动?

顾不得其他,冲着一旁的兵部尚书,使了个眼色。

兵部尚书会意,上前说道:

“陛下,粮草涉及到国之根本,万万动不得!”

六皇子也出列,复议道:

“父皇,解决难民问题,可以有很多办法,粮草确实不能动。毕竟往后的几个月,也变不出多余的粮食了!”

一时之间朝堂之上,众说纷纭。

皇甫晔看着下面,叽叽喳喳的百官。

更觉得心情烦躁,眉头紧皱。

却见三皇子不言不语,问道:

“三皇子,有何想法?”

皇甫靖宇一直没有言语,乃是在心中诧异。

怎么那个平日连个屁都炸不出来的皇甫瑞丰,今日竟敢在这个问题上和太子唱反调了?

此刻听到皇帝点到了自己,心思收敛,出列道:

“回禀父皇,难民问题确实迫在眉睫,但粮草也委实不能轻易挪用。

不如,继续在京中各家募捐粮食,再按照官职出城施粥布粮。”

之前虽有不少人家出城施粥,但多是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