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惊慌,你这些日子,便在府中待着,莫要出门。”
就算是查到她身上,一个‘忠心为主’的丫鬟,谁家没有呢?
“实在是可惜了这回!”
不过,就算这次影响不大。
但有人在粥里下毒,险些害死几百难民的事,还是传得沸沸扬扬。
这也算是将季淑婷上次的话题,慢慢掩盖过去了。
……
宋同初这边,听不弈说,创办庵堂的文书已经下来。
而且那三十七位家属已经顺利住了进去,总算是放下心来。
庵堂的选址,正是之前皇甫晔赐给她的宅院。
“按照主子的吩咐,不止这些孩子,城外五岁以下,家人愿意的孩子都被带了进来。”
“现在庵堂里,一共有八十多个孩子,六十多位妇人。”
“其中有不少是从城外收了不少,识文断字,与家人走散或者丧子的女子。”
宋同初的出发点虽是为了忠烈家眷,但有余力的情况下能多帮些人也很好。
“每日找大夫为他们诊脉。等身体都调理好了后,给孩子们请先生!给女眷们请女工师父或者纺织师父。教他们一技之长。”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庵堂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等日后给这些人办好了身份文书,她们有了安身立命的本事。
孩子们长大后,读书、科举,他们就可以自立门庭。
她宋同初到那时,才算是对得起当年与父兄一起战死沙场的烈士们!
不弈退下后不久,秦臻臻的人,便送来了消息。
匆匆扫过一眼后,宋同初的嘴角露出一抹淡笑:
“那个蠢货身边,原来不止一头狼啊?真是有意思!”
“保住浩淼楼便可!针对宋怀姝本人的事,不必操心。”
第73章用楚风吟粮草解难民之急
随着时间的推移,京城中的粮油价格,不仅水涨船高,数量也在逐渐稀缺。
一般的富贵人家,都会在每年秋收之后,囤满一年的粮食。
可因为最近动员施粥,即便是功勋人家,余粮也不多了。
因此,宋明澈几人又聚在浩淼楼。
眼见着周围的人,都在嚷嚷着快没粮了。
宋怀姝清楚酒楼的帐,自是知道粮价已经涨到多么离谱的地步了。
提议道:
“是不是该将咱们京城的其中一处粮仓,放出来了?”
他们一共有七座粮仓,京城三座,剩下的在其他地方。
存了半年左右,之前出了蓟州城的,赚了不少钱。
现在宋怀姝姐妹几个,都满心的期待,因为粮价还在涨。
想到这,宋忆瑶又改变主意了,改口道:
“要不再等等吧?等最高的时候再卖岂不是挣得更多?”
“那你知道,什么时候最高吗?”
“这倒是不清楚!”
几人一顿商量,最后还是宋琦玉,轻描淡写道:
“现在京中,还没听说饿死多少百姓,想来应该是还没到那个地步吧?”
此话一出,剩下的几人都觉得颇有道理。
便只吃了饭,就离开了。
只有手执蒲扇,躲在暗间将几人的话听得一清二楚的秦臻臻知道。
“这么心狠手辣、不择手段的人,真的是主子的亲人?”
不过好在,主子洞悉一切,昧着良心的财,不会叫他们发!
……
比起宋明澈几人,巴不得粮价上涨。
朝堂之上,已经因为粮食紧缺,以及百姓们哀声哉道,已经争论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