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两,他俩问店家能否先租着,等赚够了钱再买下来。
店家爽快答应,急于出手这个铺子是因为还有其他生意急需打理,他忙不过来,放置着也浪费,还不如租出去或卖出去由人开店,这样往衙门交的税也能便宜一成。若不是因为这个,不可能就这么应下来。
一个月三两银钱,先赁半年,李铮当即便签了文书给了钱。
拿到钥匙,俩人还没什么感觉,等店家走了,寂静小院里只剩下了他俩人,这才有些安家的实感。
听着临街的各式嘈杂声,心如擂鼓的俩人恍惚对视一会儿,随即不约而同笑出了声。
他们这便有家了。
李铮和宁真在临阳城有家了。
李铮忽的将宁真拔地抱起,大笑着原地转圈,宁真搂着他的脖子笑出了月牙眼睛。
深秋的清暖阳光透过簌簌飘落的银杏叶落在俩人头上、肩上、心上。
周身俱是暖洋洋。
想来这个冬日不会太冷了。
作者的话:真哥儿是天赋异禀的小淫娃一枚啊!
写到最后时我心里也暖洋洋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继续求求点赞评论收藏,看到如此勤奋的我还不给我点小黄灯嘛!!
番外三你这般样子,是嫌弃我了?
定居下来后,二人便忙着开店事宜。
李铮去附近玉制店里转了几圈,了解玉市行情后,整日埋头画图制玉,从小件做起,只要玉种好看样式新鲜,就没理由卖不出去。而宁真则东跑西跑去木匠那儿定做桌椅玉台、博物架等等。
因着刚搬来临阳城,大的玉雕玩意儿李铮一个人弄不了,就把主要顾客放在女子与小孩身上,故而做的多是玉制的首饰钗环、小孩儿保平安的物件。
而玉料供给则有玉匠师父。李铮来前给玉匠师父递了信,说是进城之后玉料难免用得多,以后便从他那里进玉,等落脚之后便给他传信,买他一车玉。
赁下房子没两天,李铮发了信,玉匠师父立即带上两个学徒连夜驾上马车进城来了,顺道带他认识了周边玉店的老熟人,让他们照拂一番,又对李铮讲了经营之道。
听李铮说主要先做簪钗平安扣之类,玉匠师父赞成道:“城里玉店众多,他们早便打出了名头,不怕你来抢生意。你先站住脚跟,再慢慢打出你的特色物什来,不急,女子爱好妆钗,有孩子的父母喜买孩童配件,再做些家中摆的零散东西,或是文房四宝,都是你做惯的,我手下学徒里属你做出的玉件儿最好看,到这城里不怕赚不到钱。”
李铮彻底放下了心,捧出前两日给玉匠师父买的酒,让他定要吃完饭住一晚再走。
玉匠师父摆摆手:“你们两口子要忙的事情多着呢,我们吃个饭便走,不过这酒喝不完我得带上,闻着怪香,老头子就爱喝这口烈的。”
“还有两坛给您带家去,”宁真抱出早便放好的酒笑道,“李铮知道您爱喝,早买好了说走时让您捎走呢。”
玉匠师父抚掌大笑:“好好好。”
几人一起在后院吃了顿热闹的中饭,半下午他们三人便出城赶回了李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