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断舌,粉小的舌头被切走舌尖,以致口齿不清,艰难言语。
母女二人抱头痛哭,羊稚动容,却突然想起那大熊,静思几时,蓦的攥住阮榆的手,低声在他耳边说:“大熊……”
群 464oo 整理~--8 ::
第五十三章 善资所
阮榆见羊稚眼底有慌色,又转头去看了那姑娘,心下细想几时,拉着羊稚出了东院。
羊稚心底乱,越走近大熊所住的小院脚下越着急,那小姑娘最信任大熊,一步都不肯离开,怎会突然独自一人出了小院,神色慌张跑来找阮榆。
两人推开门时,大熊正蜷在地上,悄无声息,四肢都压在身下,双目紧闭,阮榆即刻着人去请了府上大夫,羊稚跪在地上摇着他,双手抚在熊背上时,覆在毛下的皮肤冷极了。
摇动间,熊头下露出一截纸角,羊稚抽出来看,见是一封信,笔画端正,是大熊的字迹。
书信简短,羊稚低声念与阮榆听:“多谢尔,救我出,使我不致死在荒山,再见亲人,此生无憾,虽一生潦惨,吾素怀良,问心无愧,愿来生宁顺,复圆吾读书学问之信愿,我命不长,近来深感,今死,不报君恩。
此下黄泉,愿少饮孟汤,牢记恩人,今世恩情,隔世再报”
大熊死了,大夫说大熊身体已然是枯鱼之像,回天乏术,肝胃受损极大,常年吞食高油腻肥,阳亢过甚,又有消渴症症状,心脏损结,撑到这般年岁已是不易。
大熊故乡在平訾,但他不愿与妹妹相认,阮榆便为大熊找到一处入土安身之地,罹山红枫林。
平訾生长了许多红枫树,平訾百姓会在自家院中种上几棵,以求鸿运不断,京城罹山满是红枫,红枫落叶是京城一绝,秋季时漫山遍野,上山观赏的百姓极多,阮榆决定将大熊葬在罹山脚下红枫林中,意为归乡。
两人日落时到罹山,带来几位府中壮丁,将大熊裹了,埋在红枫林中,此时是七月底,枫树是绿色,虽没有秋日叶落时的憾人绝景,但此时绿意盎然,别有滋味。
埋好后,两人立在碑前,阮榆道:“因缘相逢,互助相携,我二人为你斋戒三天,愿你赴黄泉之路安遂无难”
回去时,羊稚掀开车帘,遥望罹山,突然想起李母死去时,大熊心悲欲裂,哭泣吼叫,声如震雷,泪如顷河的模样,心里祈愿,若有来世,叫两人还做母子,母慈子孝,一生安顺。
自罹山回府,羊稚便去找了王阿婶,见她正和女儿待在一起,收拾了行装,见到羊稚便称谢道:“贵人,我身无长物,大恩大德,无以为报,如今找回女儿,我也不好常在府上叨扰,东街巷牙房我还租着,明日一早,我还是带着女儿出府吧”
羊稚连忙摆手,这位妇人十分淳朴安分,在府中少言寡语,安分守理,生怕为府主人带来不便,救下灯年后,对百两银钱拒之不受,真是老实极了,知足极了。
她这份老实,着实让羊稚也为她生急,王阿婶这性子,日后被人欺负了,岂不是也会以为是自身先做下错事。
羊稚不知道,王阿婶自小被当做童养媳养在夫家,寄人篱下,背脊从没挺直过,又有个刁难人的婆婆,她自小不惹事,怕遭人嫌,偶尔得些细小好处,便很是知足,是个实打实的老实本分人。
直到女儿丢了,她求婆婆助她找女儿,婆婆却万般推辞,出言讽刺,一个女娃娃,丢了便丢了,少了一张嘴吃饭而已,照顾好大哥儿就得了,将来传宗接代,万般皆好。
那是王阿婶第一次反抗夫家,在一个夜里,收拾了微薄细软,独自一人去寻女儿,再也没回过那个家。
“阿婶,您不必总是拘谨,帮您找女儿,是受百姓俸禄的官门子弟该做的,你且放心住下,将军会为你们思虑着落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