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月从后面的柜子里取出来一堆娃衣,摆出来让赵翰挑,赵翰一眼瞧中一件淡绿色的衣裙,看着比较素雅,和他娘子家常最爱穿的那件衣裙有些相似。
这套娃衣因只配了根小米珠做的发钗和项链,价格要便宜些,是三百文一套的那档,但赵翰只有六百文钱,还是不够买人偶和书袋的,辛月犹豫了一下笑着说:“公子,这套娃衣正好是两百文,这样人偶三百文,书袋三百文,刚好一共六百文。”
赵翰并不迟钝,反而因为聪明又家贫,十分敏感,他瞧那堆娃衣里,自己选的那套并不是最朴素的,而且料子又是绸布的,还配了一套珍珠的首饰,并不相信辛月说的正好是两百文的话,但他有体会到辛月的善意,便掏出了六百文放到柜台上说:“多谢小掌柜体谅,今日我先买下,下个月再来补不足的部分,那时请直言相告,莫要推拒。”
辛月见被拆穿,尴尬的笑了笑,忙麻利的拿出一个素人偶,换上赵翰选中的那身娃衣,又替人偶佩戴上首饰,递给赵翰。
赵翰接过打扮完后精致美丽的人偶,小心翼翼的拿在手里,离开前又再看了一眼辛月笑着说:“多谢。”
等几人都走了,辛盛走过去拍拍辛月的发顶说:“我妹妹真是心善的好孩子。”
辛月眯着眼睛笑起来,问辛盛:“娘亲和二叔、三叔、三婶娘他们呢?”
辛盛忙说:“在外边吧,店里太小了他们不好挤进来,我去喊他们。”
辛盛出了门左右都没见到家人的人影,还是宋氏他们瞧见那几个学子从胡娘子的绸布庄路过,便和胡娘子告辞出来。
宋氏脸上喜气洋洋的,看得辛盛奇怪的问:“娘亲怎么一副捡了钱的样子,这般高兴?”
宋氏拍了辛盛一下,说:“莫拿你娘亲打趣,走走走,回店里说。”
辛长安装潢的铺子,本是很熟悉的,不过填满了东西还是有些不同,自己四处看看也瞧得很有兴味。
朱氏在铺子里帮了半个多月忙,自是熟悉得不得了,便拉着辛长康四处介绍起来。
辛月则带着郭玉娘和辛盛四处参观,郭玉娘哪儿哪儿都瞧得惊奇,时不时发出惊讶的声音。
辛盛倒很端得住,全看完了才夸了一句:“真是不错。”
今日因为要去看榜,不知道何时能回来开铺子,便提前和崔慧娘、何婶子说了早上不用来店里,下午再过来,如今这铺子里便只有自家人。
辛月取出了钱匣子和账簿,把大家喊到一处说:“快来快来,分银子了。”
惹得大家都笑得不行。
宋氏先把辛长安和辛长康两家借的各十两银子还了,然后才给辛长安结那人偶、家具的账,一听有六两多银子,他嘴巴都合不上了,结结巴巴的问:“怎么会有这么多?”
辛长安识字,辛月便摊着账簿给他看,说:“二叔做的人偶都快卖光了,不剩多少了,钱自然多了,二叔下回得再送些来,不然剩下这点卖完就要断货了。”
辛长康听着也震惊得很,他和二哥种着同样多的地,地里收成他的还更多些,但他家多一个儿子吃饭剩余便也差不多。
他们两家除了娘子的嫁妆各有不同,这些年的积攒却是大差不差的,平时兄弟之间又亲近,互相都知道底细,这次大嫂要开铺子,两家都是把家底几乎全借出去的。
从成亲后分家十余年,各自也就都攒下了十两银子出头,所以辛长安这六两多的提成简直是要惊掉他们的下巴。
辛长康难免有些羡慕,不过他当年又没学过木工活,这人偶他也做不来,便只是对辛长安恭喜道:“二哥当年学木工的苦都没白吃,如今可是有回报了。”
辛长安愣愣的捧着银子,脑袋发蒙,听到三弟的话才回过神来,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