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2 / 3)

先出头的就是宋仲,只可惜皇帝不想处置瞿和光,便打发了宋仲外放,虽然保住了一条命,但大约皇帝也不愿意让宋仲回京了。

这是皇帝一辈子少有的黑历史,看到宋仲就仿佛时时刻刻在提醒他自己差点当了昏君。

虽然如此,但宋仲的名声在文人间口口相传,尤其在南方文人团体之间宋仲颇得赞誉。

迁洲布政使自然知道宋仲的,曾经他也曾感叹宋仲宁折不弯的骨气,而如今宋仲被白莲教困压牢狱,以他的性格必然不会服软,谁又能知道他会不会成为下一个陈盛年。

迁洲布政使叹了一口气,遥遥想起了自己寒窗苦读数十载,也曾立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开万世太平的志向,而今回看竟都快记不清了。

他抬眸看向赵郁,仔细看眼前这个少年,恍惚间他好像看到了年轻时候的自己,那是一腔热血满腹报国之志的大魏的未来。

他看着赵郁,回忆自己如今年过六十,再过几年就要乞骸骨了,做官也做得中规中矩,便是在致使之前做一件对得起良心的事也好。

迁洲布政使长叹一口气,伸手拍了拍赵郁的肩,只感叹道:

“你有你师风骨,吾自愧不如。”

作者有话说:

第一百二十四章

当夜迁洲调兵, 迁洲都指挥使司内自然会有人异议,可迁洲布政使却自愿担众责,若朝廷真要怪罪下来, 他愿担下所有责任,这才稳定了军心, 从而得以在最快的时间内调兵六万前往睦洲增援, 这近乎是迁洲一半的兵力, 而南平府那边加上俘虏的士兵不足三万。

赵郁对着这位年过六十的老人深深一拜, 一切溢于言表。

迁洲布政使含笑的点头, “定要救出你师父, 吾与孙仲神交久矣,有机会也要拜访一番。”

赵郁郑重点头,随后跨马而上, 与众军一路奔袭睦洲,直指平南府。

天已经亮了,晨日朝晖照耀大地, 迁洲都指挥使是个年过四十的老将, 在一路奔袭的路上便与赵郁定下了初步的计划, 对于平南府叛乱与白莲教有关的事还未传出, 他们决定派一队人马伪装睦洲通穆府援军将计就计先入平南,随后里应外合再一举拿下白莲教逆贼。

赵郁知道这是最快, 最好的办法,与其打草惊蛇, 不如直接釜底抽薪。

他们一路不停歇,为了避免生疑, 他们特地绕过平南府准备从通穆府的方向重新进入。

赵郁虽然擅马术, 但这一路神情紧绷的来回颠簸数十个时辰, 再加上和迁洲布政使的谈判让他说不上的疲惫,可他依然不敢放松,生怕去晚一步来不及救人。

槐舟一直跟在赵郁身边看着他做的一切,也忍不住对他产生怜惜,她想让让赵郁别那么紧张,他已经做的很好了,试问哪个学生能为了自己老师做到这种地步,赵郁绝对是古往今来第一人。

然而她刚准备开口却面色一凝,猛地看向西方,随后飞快的飘向赵郁身边,神色说不出的紧绷。

“嘉陵府外有叛军集结,平南府开始反攻了。”

赵郁猛地看向槐舟,“你能知道城外集结了多少人吗。”

槐舟道:“大约三千兵马,并非叛民。”

这代表着这是一队训练有素的军队,而如今嘉陵府留下的兵马不足一千。

赵郁没有说话,他当即手持缰绳快马加鞭冲向领头的迁洲都指挥使,大声道:“大人,计划有变!”

迁洲指挥使立即拉住缰绳看向赵郁,赵郁几乎以极快的速度将平南府已经开始起兵,恐怕过不了多久整个睦洲都会知道平南府白莲教之事,此刻他们若再想行将计就计的事怕是已经行不通了。

迁洲指挥使狐疑的看向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