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2 / 2)

子嗣,这才为了保持杨柳细腰,不惜伤及胞宫呢......”

郑淑妃的唇色倏地褪尽血色,连指尖都泛起青白。

“妹妹此话当真?”她颤抖的手,轻点簪上栩栩如生的绿萼梅,“这簪子......”她喉间像是堵了什么,半晌才挤出声音,“是我生辰时,刘贤妃所赠。说是她的家乡淮东特有的‘永芳簪’,取‘芳华永驻’之意。我素来喜爱绿萼梅,又见此簪样式精致,寓意也好,这才常常戴着......”

何年忽然冷笑一声,“姐姐,这哪里是什么‘永芳簪’?分明是支‘断嗣簪’。”她抬眸,眼中寒光乍现,“若此簪当真是刘贤妃所赠,那她也太阴毒了.......”

郑淑妃猛地站起身,发间珠翠剧烈摇晃。

“我原以为贤妃性子娴静,是个清净人......”她眼圈已然泛红,“难怪我喝了那么多坐胎药,却始终......始终没有子嗣......”

郑淑妃的声音戛然而止,只余哽咽。

何年轻轻为她拭泪,垂眸掩去眼中深意。

郑淑妃自然不知,她承宠多年没有子嗣,是因为宋皇后没有诞下皇长子前,是不会让其他妃嫔们怀孕的。

刘贤妃所赠的这支‘永芳簪’原本并无问题,不过是何年精心设下的局。

何年日日与郑淑妃相处,深知其对此簪爱不释手,又知晓此物恰好出自刘贤妃之手,便起了借簪挑拨的心思。

她记得清楚,当年宋檀南下游学归来时,曾赠她一支淮东特制的‘素香永芳簪’。彼时他解释道,“这簪中奥妙,在于以松油凝香,用松脂封存花蕊,方能永葆花色如新。”

于是,她替郑淑妃整理发髻的时候,仔细记下了*簪上每片梅瓣的纹路,用零陵香合水银,重新锻造了一支形制相同的簪子,待到郑淑妃再次来访时,借着理妆的功夫,手腕轻转间已换掉了簪子。

而这些日子,何年与郑淑妃相处时,只谈诗词书画、品评时新妆扮,京中流行的花式茶点......

因她从不探问宫中秘事,亦无任何相求之意,郑淑妃渐渐卸下心防,两人倒是真生出几分闺中密友的情谊。

“姐姐莫哭,”何年轻抚郑淑妃颤抖的肩头,绢帕拭去她面上泪痕,“这宫里头......原就是知人知面不知心的。”

怕郑淑妃起疑,她话锋一转道,“不过妹妹只是略通香理,终究不是太医,或许看走了眼也未可知。姐姐不妨让太医院再瞧瞧?”

郑淑妃将簪子收入帕中,念及自己一直没有子嗣,她其实已信了八九分。只强自镇定道,“是要请太医过目的......”

何年蹙眉露出忧色,“只是妹妹斗胆劝姐姐一句,即便查实了,也万勿声张。”她压低声音,“昨日,我身边宫女们看见,素来闭门谢客的刘贤妃,竟亲自去了景福宫拜访庄妃娘娘......”

何年叹息道,“姐姐也知道的,我自进宫以来,屡屡拜访贤妃娘娘,她都称病不见,姐姐还劝我说贤妃娘娘就是这样孤僻的性子,如今看来,只是我不合她眼缘而已......”

“她主动去找庄妃?”郑淑妃果然变了脸色。

她哪里知晓,庆帝正为制衡周家在禁军的势力而暗中布局。林牧虽年事已高,即将告老还乡,但其在军中的威望举足轻重。他举荐的下一任枢密使人选,足以影响朝堂格局。

而刘贤妃之父身为淮东宣抚使,正是庆帝继朱忠出事后,打算用来牵制周家的关键棋子。天子既有意让武将之女互相扶持,刘贤妃主动结交庄妃,不过是顺应圣意的寻常之举。

至于刘贤妃对何年的刻意疏远,自然是她这个聪明人早就看穿,天子名义上是请北境王夫人入宫调养,实则是为牵制李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