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春优先为淮水村提供化肥。

而刘招娣的事迹写进档案里,登上报纸成为淮市正面典型模范。

煤矿送来一批煤炭自愿送给淮水村冬天取暖,特地向刘招娣保证日后免费为她提供一辈子炭火。

刘招娣本人倒没多去注重这些,她踏实守着闺女过日子,她们过得好她心里就知足开心。

春节悄无声息过去,转眼就来到新的一年,刘招娣送完闺女回大学,她鼓足劲想做生意攒家底。

林春利索下地窖拿出两袋红薯,拍了拍手上的灰。

她忍不住问:“娘,城里人真的会买你的烤红薯吗?这玩意地里一抓一大把,村里小孩都吃腻了。”

在她眼里,这土疙瘩实在是上不得台面。

刘招娣正把家里熏黝黑的小火炉抬起,往自行车前头斜杆上捆扎,头也没抬回:“不成咱又不亏本,试试呗。”

她心里盘算得明白,钱是其次,要紧的是让脸皮薄得像窗户纸的大闺女,真刀真枪地练练手,尝尝做买卖的酸甜苦辣,往后遇事才撑得住。

母女俩把两袋红薯左右悬空绑在车后座,勉强留够林春能坐的地盘。

驮齐一堆家当,摇摇晃晃地进了县城,刘招娣眼利,把车停在电影院门口,挨在上回见过的卖花生大叔边上。

点燃煤炭当街烤起红薯,烤熟后甜丝丝的焦香味飘老远,路过的小娃娃走不动道,舔嘴唇往火里瞧。

“妈妈,好香啊。”

小女孩眨巴两下眼睛卖萌,她母亲果然有些心软,犹豫看向打扮朴实无华的刘招娣母女。

刘招娣立刻堆起笑,声音敞亮:“同志,自家地里种的红薯,个头大味也甜得很,八分钱一个不贵,给娃买个尝尝?”

女人被说动了,她从兜里掏出毛票递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