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1 / 2)

她走到床边坐下来,握住勤老太妃的手宽慰道:“允礼走了,我知道你难过,但你也要保重自己的身子。”

勤老太妃似乎终于回过了神,她老泪纵横地看向崇庆太后,凄苦道:“允礼没了,我留着这把老骨头有什么用?”

崇庆太后眉头微皱,斥道:“真是一把年纪了,还这么不懂事。这话,也就是哀家不计较,若传出去让外人听见了,不知道又要生出多少波澜。”

她轻叹一口气,语重心长地劝慰她:“我知道你伤心,但你得振作起来,想想你的娘家,想想你的重孙子们,他们还年轻,正是需要你这个外祖母的时候。”

勤老太妃不说话了。

崇庆太后道:“今儿我来,还有一件事要与你商议。”

“允礼膝下无子,总要有人为他打幡服丧,让他年年有佛朵祈福,不至于真的香火断绝。皇帝和哀家的意思,是把弘曕过继给他做儿子,这样允礼一脉可以传承下去,你觉得呢?”

勤老太妃抬起泛着红血丝的泪眼,没由来一阵愤怒。

就知道这对母子没安好心!

允礼才走多久啊?这两人就盘算着大宗替小宗,继承允礼的政治资产,稳固皇权。这和吃绝户有什么区别?

然而她很快垂下眼皮,遮掩了一闪而逝的不忿。

她总是很擅长忍耐,习惯于忍耐。

康熙三十四年,她作为汉军旗包衣选秀入宫侍奉圣祖爷,在满后宫出身满蒙八旗的高贵妃嫔当中卑微如尘,那时候圣祖爷膝下已经儿女成群,没那么看重儿子了,即使疼爱刚出生的幼子,也只是像喜欢小猫小狗一样偶尔逗一逗。

她生下小十七,以无名无份的庶妃身份在后宫生活了整整二十年,不知道有多少人看她的笑话,生下皇子又怎么样?不还是一个通房丫头?

她忍耐了整整二十年,熬了整整二十年,才熬到圣祖爷想起她,将她封为了勤嫔。

她忍啊忍啊,忍到世宗登基,她的好日子终于来了。世宗极其信重小十三,连带着对允礼也另眼相看,先将他封为果郡王,六年后又将他封为果亲王,并将她也尊封为皇考勤妃。

那时候她住在慈宁宫,真快活,真扬眉吐气啊。每天都开开心心的,就等着年老以后,被允礼接出宫去,和儿子一起生活。

可是她很快就后悔了,因为她发现世宗的信重是有代价的。皇恩浩荡,将你从一个光头阿哥赐封到和硕亲王,将你的母亲尊封为皇考勤妃,如此信任你看重你,你怎么能不鞠躬尽瘁,杀身以报?

小十三身体不好,他是活活累死的,她的小十七身体也不好,也是活活累死的啊!

勤老太妃心如绞痛,泪流满面。

雍正十三年,世宗驾崩,允礼便感觉身体很不好了,可是那时皇位更迭,事务繁多顾不上,直到新帝登基改元,他才上折子,请求迎她出宫回王府奉养,以全母子相聚之情。

可是新帝不许!

她只能在节庆日出宫见见他,还没见几次面,她的允礼就去了。

允礼啊允礼,你怎么不把额娘也一起带走啊?把额娘留在这地狱般的人世间,还要天天看那些人虚伪的脸!

勤老太妃痛苦呜咽,几乎嚎哭出声。

崇庆太后却已经有点不耐烦了,嗓音微沉,似乎带着一点警告:“勤妃。”

勤老太妃擦掉眼泪,恢复了冷静。

她纵是满心苦楚怨恨,可儿子的身后事要紧。

崇庆太后说的对,允礼膝下无子,必须找人过继承嗣。

抛开这对母子的算计不谈,圆明园阿哥弘曕是很好的选择。他今年只有七岁。待长成时,新帝的皇权早就稳固了,威胁不到他什么,对于这个先帝留下的幼子,他唯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