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一度导致甄舒望对自己的追求产生质疑。

他虽然对一小部分类似西游记这样的传统文化有所兴趣。但却显然没有那么具象化到所有。

但在那样一个只有化传统风格,才有可能得到奶奶嘉奖的成长环境下,甄舒望到底还是选择了尝试。

然而或许是由于很多文化工作者对一些“历史痕迹”的高度追求。他在作画时也难免会遭受到一些限制。

\“唐朝的花纹不是这样的?\”

\“宋朝不应该出现这样的图案。”

这些质疑大多来自爷爷奶奶身边的其他文化工作者。

他们虽然恶意,甚至很多人只是想要指出那件文物,应该会有怎样的终点。

但对于当时还是小朋友的甄舒望而言,这就是一种对他创作的否定。

以至于后来他的绘画风格越来越写实,甚至一度已经没有了童年时代,以顶级动画创作者为目标时的灵气。

不过当时一门心思将注意力放在文物追回一事上的徐咏和显然没有意识到甄舒望心态的转变。

从原本天马行空的创作者,到主攻写实的小画家。

当时没太多想的徐咏和海单纯的以为,这只是孩子学习绘画的必然过程。

毕竟任何艺术行业,都是从兴趣,到专业,再到独立风格的成长路线。

因此在徐咏和眼里,甄舒望当时只是到了一个需要参考名家作品,才能迅速专业化的阶段。

但他不知道的是当时的甄舒望,已经渐渐失去了自己创作的动力。

他甚至只有在闲来无事时,才会在已经画好的纸张背面,随手绘制一些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产物。

可哪怕是这些闲暇时的兴趣,也正在随着他专业技术的成长而渐渐消耗殆尽。

甚至后来有一段时间,他的绘画只是在麻木的完成课业,以及家长们布置的任务。

然而也就是在这个时间点,一个小女孩的闯入,让他重新将目光投向了那几张随手,甚至打从创作之初,便被自己忽略掉的“设计”。

甄舒望记得那把天使剑,当初创作它的时候,他还没有放弃自己原本那些偏向“赛博朋克”的西方现代化机械的审美。

那把天使愈剑,是他当时还对赛博朋克有一丝念想的产物。

所以在那把剑诞生之初,便同时兼具了东方审美,以及西方赛博朋克两种截然不同的元素风格。

在这把剑上,原本天使的羽毛,被用极具东方特色的羽毛点翠装点。

就连剑身上机械化的齿轮,也无一例外地被各种类似祥云这样的东煌传统纹路所包裹。

他甚至还非常有心地在剑柄的末端挂上了一个极具东煌代表性的“东煌结”。

甚至还专门准备了一个同样兼具两种风格的戒指,作为那个年代动漫武器,一定要自带的召唤装置。

但即便如此当时的甄舒望,也没有真的把这些设计特别放在心上。

那把天使愈剑,本质上其实是甄舒望几近放弃时,在创作思路上的摆烂之作。

不然他也不可能设计出一把,通过砍人来疗伤的剑。

也因此所谓的文化融合,本质上其实是他抒发不满的一种抗争。

所以那把剑的设计虽然精美,但却是一把融合或者说强行拼接了各种乱七八糟元素的“四不像”。

连他自己也觉得如果把那样一把剑,拿给奶奶或者爷爷看,十有八九会得到一个类似:

“这哪里像是一把剑。”或者“这么花里胡哨的剑怎么打仗”这样的评价。

但当时那个小女孩儿显然没有注意到这些,她的关注点从头到尾都只是那把剑很漂亮而已。

甄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