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林.灰.不由得对这次研讨会多了一点期待。
希望能在这次研讨会上能够有所收获。
心下这样想着,林.灰.作为重生者焦虑的情愫也慢慢澹化了不少。
黄静不知道林.灰.心中所想,如果知道林.灰.心中所想的东西。
黄静肯定会否认林.灰.的臆测。
什么“社交同温层”不存在的。
或许也可能是存在的。
但黄静绝对不在林.灰.所谓的“社交同温层”上。
能处在“社交同温层”的小伙伴一般思想观念、知识结构、看待问题的角度是高度一致的。
而黄静和林.灰.除了思想观念、知识结构略有接近之外。
黄静感觉他和林.灰.看待问题的角度基本是不在一个频道上。
当然了,黄静是觉得林.灰.看待问题的角度更高明。
基本就是黄静在第一层林.灰.在大气层那种。
。
林.灰.倒是没那么多感慨,和黄静道别之后林.灰.就驱车径自回到了茗品国际的别墅。
回到别墅后林.灰.也没有直接休息,而是例行公事般地进行了邮件回复。
和前段时间收到的邮件规模相比。
今天林.灰.的未读邮件是格外的多。
对此,林.灰.也早就有心理准备。
毕竟此时的林.灰.在飞速的成长过程中。
随着声名的逐渐崛起,受到越来越多各方各界的关注也是正常现象。
收到的邮件增多实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情。
第365章 《时代周刊》专访
邮箱里面未读邮件虽然不少。
不过林.灰.大致看了看,也没啥太重要的事情。
基本都是些商务方面的邮件。
虽然里面不乏商务合作类的邮件,但大部分只是表达一下合作的意向之类的。
即便是有些商务合作邮件也交代了一些具体的方法措施之类的东西。
不过依然是试探性的内容比较多。
至于内容所蕴含的诚意具体就不好说了。
这种行径也无可厚非,毕竟人心隔肚皮。
直接亮底牌那不叫坦诚,那叫傻。
虽然林.灰.理解这类商业试探,但是对于这类难以捉摸具体诚意的邮件林.灰.也没啥心情去费力捉摸。
大致看看没啥价值就直接拖到垃圾箱了。
不怪林.灰.敷衍,真要是耐着性子去跟这些邮件较劲。
林.灰.也不用工作生活了,每天就泡在邮箱里就够了。
为了效率,传闻高考作文阅卷的时候判卷老师平均二十八秒看一篇作文。
林.灰.现在也差不多,基本上平均十多秒处理一个邮件。
个别看起来比较有价值或者说内容看起来比较有趣的林.灰.才会专门用心回复一下。
饶是林.灰.比较注重效率,等林.灰.搞定邮箱里的看起来比较有价值的邮件也已经快要晚上十一点了。
林.灰.不由得想,是时候需要一个助理了。
像读邮件这种枯燥且无聊的工作扔给助理就完事了。
有事助理干……
在今天的一众未读邮件中,涉及到商业合作方面的事情倒是没什么重要的事情。
而在商业合作之外的邮件比较值得一提的是:
《时代周刊》方面给林.灰.发来的邮件。
表示近期《时代周刊》团队要对林.灰.进行一下采访。
林.灰.不由得好奇,《时代周刊》怎么知道林.灰.邮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