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1章(1 / 2)

在网络技术的帮助和主观的选择下,人们同样会偏向于选择与自己观念相近的信息,而排斥立场相反的信息。

甚至可以说上述这种做法几乎是镌刻在人类基因里的社交偏好,这本无可厚非。

这种将观念不同的人群划分远近从的做法最终导致了每个人周围成了相对隔离的“社交同温层”。

“同温层”原本是大气概念,最早指大气层中的平流层,在平流层里面,大气基本保持水平方向流动,较少有垂直方向的流动。

处于“社交同温层”的人们周遭的信息的流动方向就与同温层大气非常相似。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安装最新版。】

信息横向流动很多,但几乎没有什么纵向流动。

所接触的信息虽然可能不少,但基本都是相当有限的。

对于处在”社交同温层”的人也无可厚非。

毕竟按照人类镌刻在DNA里的习惯,和气味相投的人交往自然没什么不对的地方。

问题在于,每当我们产生自我怀疑时,最本能的反应就是以身边的人为标尺,衡量自己的观念与行为。

社交“同温层”的存在,很有可能让这种衡量变为无效的衡量,从而阻断个人的反思进程。

人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遇到困惑时或者不确定该如何作出判断时我们往往会选择听取身边人的意见。

但在“同温层”的影响下,我们能听取意见的对象,很难说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旁观者”。

他们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看待问题的角度,很可能与发问者高度一致。

与同处在“同温层”的“自己人”沟通,就像是和镜子里的自己对话。

这样无疑是相当危险的。

说到“社交同温层”。

林.灰.发现其目前同样可能是处于“社交同温层”的。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当下林.灰.的社交圈子很小。

基本就是黄静、尹芙·卡莉等相当有限的几人。

这些人跟林.灰.成长经历以及一些相关的理念都是十分相似的。

林.灰.感觉黄静啊、尹芙·卡莉她们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看待问题的角度,很可能与他也是高度一致的。

同样因为社交圈子比较小。

也造成林.灰.获取信息的渠道过于有限了。

林.灰.发现重生之后他在获取信息时,除了从一些公开的网站获取消息之外。

基本就从黄静、尹芙·卡莉等有限几人那获得消息,基本不会通过其余人来获取消息。

如此一来,很难说林.灰.现在没有处在现实的“社交同温层”以及网路上的“信息茧房”之中。

如何打破“茧房”?

这个问题对于林.灰.而言,关键点不在于“茧房”的成因,同样也不在于

“茧房”的性质。

归根到底是因为林.灰.作为一个重生之人直白而强烈的“信息焦虑”。

尤其是作为一个渴望成为上位者的人,林.灰.是不甘心在信息摄取上任人摆布的。

可能也正是出于这种心态。

使得林.灰.对对“信息茧房”和“社交同温层”之类的概念了解得越多。

就越担忧自己是否已经身陷其中,进而为此感到焦虑。

至于如何打破这种困境?

古人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如何打破信息茧房和社交同温层,或许林.灰.要做的事情是借助古人的智慧。

林.灰.认为单一或者单向的消息获取方式和人际交往方式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