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1 / 1)

不过林灰短时间并不打算涉入过深。

林灰更谋求长线的发展。

IP什么的对林灰来说只是一个发展的支线罢了。

而在支线上浪费太多的时间其实没必要。

技术以及未来的成长才是主线。

当技术发展的一定水平可以轻轻松松地将一些支线勾勒起来。

至于说勾勒起IP的主线技术无疑是人工智能。

虽然5G、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兴技术和新概念的发展都将助力于IP的发展。

不过这三样技术中林灰只觉得人工智能最为靠谱。

元宇宙多多少少都有点不靠谱。

按正常轨迹,人工智能不过再有一两年就腾飞了。

而5G要商用则需要长时间投入。

至于说元宇宙。

一说到这个名字林灰就很想吐槽。

互联网影响那么大,都不敢叫互联宇宙?

植根在AR和VR基础之上的东西,凭什么敢叫元宇宙?

当然了,也有可能是翻译者别有用心。

元宇宙的英文名字是metaverse。

“Metaverse”一词最早见于尼尔·斯蒂芬森1992年的科幻小说《雪崩》。

原本这个词描述的就是基于虚拟现实的互联网后继者。

根本没有“元宇宙”这个名字这么骚气。

翻译成元宇宙,这就很大的误导性了。

至于翻译者是啥用心就不知道了。

元宇宙涉及到应用层面的东西元宇宙更像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玩笑。

元宇宙似乎很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按照概念的研究者认为元宇宙有许多应用的可能性:

在商业领域,元宇宙可以用于虚拟办公平台,用户可以在模拟办公环境的3D环境中进行虚拟协作。

在教育领域,元宇宙可以被用来在任何地方和任何历史点进行实地考察。

在房地产领域,元宇宙可用于拟真的

虚拟房屋参观。

这介绍很熟悉对不?

因为其实这很大程度就是ARVR。

炒作VR碰壁之后又换了个概念接着忽悠。

概念宣传者讲述的很美好。

理想的元宇宙将允许用户进行任何体验或活动。

或者解决他们几乎所有的需求,所以在理想状态下,元宇宙可以应用于任何事物。

尽管设想的很美好,但是真要达到这种程度的话。

需要超高的算力。

IT领域有著名的三驾马车里算法、算力、算据。

这三架马车任何一架的腾飞都会带来一场技术革命。

算法方面的革命催生了人工智能。

算据方面的腾飞催生了大数据。

涉及到算法和算据的腾飞都带来了质的改变。

而将来算力的腾飞,也是能带来质的改变的。

这项改变或许会真正促成元宇宙。

不过这些也仅仅是理论上的可行性。

实际情况很悲催。

2021年的算力撑不起来他们想要的那种元宇宙那种概念。

别说现在2014年的算力更是撑不起来。

抛开算力不谈,想达到元宇宙概念还需要硬件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