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2 / 2)

她从未退缩,那股草原儿女的倔强和不服输的劲头,在此刻化作了惊人的韧性。

一次次的失败,反而激起了她更强的斗志。“为什么这次没长好?”“温度不对?湿度不够?还是豆腐坯子太老了?”她像一头执着的小狼,死死咬住问题不放,反复试验,记录数据,寻找规律。

当她第一次独立培养出合格的磺胺,看到它在培养皿上成功抑制了葡萄球菌的生长时,她激动得浑身发抖,眼泪不受控制地涌了出来!这不是侥幸,不是歪打正着,是她用无数个日夜的汗水、失败和坚持换来的!她真的抓住了。

牛痘接种法的推广,是她面临的第一次重大考验。

天花疫情爆发,人心惶惶。木苔力排众议,决定在安全地区试点接种。

孟古青主动请缨,带领太医院的医官和妇幼会的骨干,深入疫区边缘。

面对惊恐的百姓,面对愚昧的谣言,“种痘会变成牛!”“这是妖术!”,孟古青没有退缩。她穿着特制的防护服,亲自示范,第一个在自己手臂上划下了接种刀痕!

“看!我种了!没事!”她举起手臂,声音清脆而坚定,带着草原儿女特有的坦荡和勇气,“这东西,能救命!能让大家不再怕天花!信我!”

她的勇敢和真诚,如同定心丸。

在妇幼会成员的协助下,试点接种顺利进行,效果显著,当第一批接种成功的孩童安然无恙的消息传开,孟古青的名字,连同“牛痘仙子”的美誉,传遍了京城。

如今的孟古青,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摔药杵的娇蛮格格。

她是皇家医学院最年轻的副院长,太医院的实际负责人,防疫体系的奠基人之一。

她依旧会穿着利落的骑装,偶尔去京郊骑马,但更多时候,她身着素雅的医师袍,穿梭在医学院的实验室、讲堂和慈济院的病房之间。

她的眼神锐利而专注,言谈举止沉稳干练,唯有眉宇间偶尔闪过的一丝属于草原的锐气,提醒着她的出身。

她依旧会和顺崽斗嘴,嫌弃他那些“异想天开”的新点子(比如用蒸汽煮药),但当他拿着新发现的植物图谱或奇怪的矿物样本来找她,询问药用价值时,她总会放下手头的事,认真研究,给出最专业的意见。

她知道,这个看似不着调的表哥,是真正将她引入这片广阔天地、给予她信任和舞台的人。

夜深人静,孟古青有时会独自坐在医学院顶楼的露台,望着满天繁星。她会想起科尔沁草原的辽阔,想起纵马驰骋的快意。但此刻,她心中涌动的,不再是离乡的愁绪或被束缚的愤懑,而是一种更深沉、更辽阔的满足。

她摊开手掌,掌心似乎还残留着药草的清香和实验室里各种试剂的味道。

这双手,不再只会挽弓射箭,更能研磨救命的药粉,操控精密的仪器,握住病患求生的希望。

她守护的,不再仅仅是科尔沁的荣耀,而是这片土地上万千生灵的健康与安宁。

药香淬骨,金针砺锋。

从抗拒的囚鸟,到翱翔的雄鹰,孟古青在这弥漫着药香的世界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比草原更辽阔的天空,也书写下了一段属于蒙古格格的、刚柔并济的传奇。

她,是科尔沁的骄傲,更是这片土地上,当之无愧的新式医药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