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1 / 2)

“言姐姐!”

身前传来一阵惊呼声,李昌焕抬眼看过去见顾茴慌乱搀扶着怀里的人,而言云衿已经陷入昏迷失去意识。

作者有话说:

小徐大人不是锦衣卫前指挥使徐政的亲儿子,他是徐政早年从乱葬岗捡回来的孩子。(之前有交代过~)小徐大人的原本是官宦人家出身,父亲曾任职兵部侍郎,后因为礼部宋志诚陷害导致全家获罪流放。

第94章 结局(下)

太极殿内李昌烨正将刑部递上来的, 前司礼监掌印福安的口供传给殿内一众官员查阅。

上面详细记载了他所知道的关于谢延卿假意接近他,接近司礼监调查麓安惨案的经过。

过程之波折坎坷,谋划用心之深看得一众官员眉头紧锁。

李昌烨见他们都看得差不了, 手指在书案上敲了几下沉声道:“依诸位爱卿之见, 这谢延卿的案子可有再需重审的必要?”

堂下众人低着头面面相觑,皆沉默不语。

刑部侍郎傅沉舟最先站出来道:“陛下,依照我朝律法凡是在行刑前三天内家属敲击登闻鼓鸣冤皆要前去受理, 更何况这谢延卿一案尚且存疑更需谨慎调查再做定夺才是。”

大理寺少卿季柯从队列中出来, 道:“陛下, 臣认为此案耽搁的时间已经太久了,若是不将这些反臣早日正法,难安民心啊!”

李昌烨看向堂下沉声质问道:“那依诸位爱卿的意思是我朝审案无需考虑礼法真相,只需安抚民意即可,是吗?”

季柯摇了摇头, 道:“臣不是这个意思......”

刑部侍郎傅沉舟再次上前道:“若是说起民意,这几日京城上下无不赞扬谢言氏的所作所为, 能不惜花费钱财人力建造书院,以家族名义为钟太傅兴修祠堂必然是在此之前早就做万全的打算。谢延卿是钟太傅的学子, 他夫人言氏做的这些事他不会不知。”

傅沉舟指向登闻鼓的方向,“如今这谢言氏怀着身孕,跪在雪地里手呈诉状正击鼓鸣冤, 京城学子百姓都在自发前来替她向朝廷请命。诸位大人,难道这就不是民意了吗?”

此话一出,殿内陷入一片沉默。

殿外, 司礼监秉笔太监祝英正快步走进来, 他在堂下站定后行礼道:“禀陛下, 言阁老求见。”

闻言, 众人一惊不约而同地朝殿门外望过去。

自科考一事后,言阁老自请辞官离开朝堂已长达半年,虽说司礼监掌印供词公布于世后早就已经还言阁老清白,但他始终没有重返朝堂的意思。

人心就是这样,从前人尚在朝堂时常常会因为政见不同,立场不同颇有微词亦或者是多有针锋。待人走了之后各方事务乱作一团时,才念起人的好来。

殿外大雪纷飞,入眼皆是白茫茫的一片。

越过长阶,见太极门处一身影正向殿前缓缓靠近。

那人身穿绯红的官服 ,胸前的云鹤补子栩栩如生。他面容整洁,衣冠端正,此时迎着风雪稳步行来如同苍松劲柏,老而弥坚。

一众官员不由自主地朝着殿门口靠过去,见言阁老行至长阶下后停滞不前。

众目睽睽之下,他掀起衣袍笔直地跪了下去。

“罪臣言阅,特来向陛下请罪!”

纷飞的大雪落在言阅的肩头上,他跪在雪地里宛如白纸上遗落的一点朱砂。

李昌烨站起身越过一众官员径直走向殿门前,明黄十二章与太极殿威严的大门交相呼应。

言阅目不斜视朗声道:“罪臣言阅,辜负陛下信任,任职内阁首辅吏部尚书期间不仅没能尽职尽责,反倒治吏昏乱,用人不察、行事激进至使逼死同僚、约束亲眷不利酿成今日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