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梅清扬合理认为,给出城池的背后必然还有些别的事情,能让岑子衿如此心甘情愿。
又或者说,岑子衿另有图谋罢了。
岑子衿是个极致的利己主义者,他在任何时候都会为了得到他想要的东西不择手段,只是时候不同,他想要的东西不同而已。
而这一次,岑子衿想得到的又是什么呢。
梅清扬听过别人来报这件事情以后,没放在心上,又继续看书。
但他看着看着,还是无可避免的,会想起一些画面。
那些画面也是很遥远的回忆了。
年少时的梅清扬,曾经几次入宫,而这几次入宫,他都见到过宿若。
有一次是他从皇宫长街上走过,而不远处,宿若与岑子衿迎面走来。当时的岑家盛极一时,岑子衿穿长袍,长发束成高马尾,马尾上还绑了红色的发带,阳光散落下来,他的笑容明媚至极,而在他身边的宿若听着他说话,也笑得很甜。
两人就这样带着大队人马从梅清扬身边走过去。
梅清扬侧立在皇宫的墙壁一侧,握刀伫立,淡淡看着。
十来岁的梅清扬……不,十来岁的方启月甚是骄傲,方家也不输于岑家,因此方启月从不把什么人放在眼里。
除了岑子衿和宿若。
岑子衿比他年纪小,是岑家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同样作为将军之子,方启月就没有得到圣上和太子的喜爱,甚至从未被认识过。
再加上方家与岑家向来不和,因此方启月会注意岑子衿,有时候也是想看看,这样的一个、比他小,不常上战场的少年,究竟哪里比他好了。
不过后来方启月知道,也许岑子衿并没有哪里比他好。
他只是得到了宿若的喜欢。
又或者说,只是恰好,岑子衿遇到了那个把他心头上的宿若。
岑子衿只是恰好在那个时候遇到了对于他来说,对的人。
而宿若遇到了一个错的人。
至于宿若为什么吸引方启月的视线。
梅清扬后来想,有些事情是没有理由的,也没有办法解释为什么,就像当初长安那场大雨里,宿若抱着他的腿求他的时候,他心里想的明明是,前朝太子,如此轻贱,让人实在是看不起。
可他还是把宿若带回了梅府。
后来也会庆幸那一天的自己,把宿若带回了家。
……
蒙族退兵后,闽川和中原都恢复了平静。
一些闽川将士以为闽川和蒙族之间避免不了这一场战争,都准备好上战场赴死了,没想到蒙族就这么退兵了。
闽川的将士欣喜若狂,闽川的百姓也欣喜若狂,闽川的大臣更是欣喜若狂。
梅清扬在朝堂上大多时候不言不语。
下了朝,回到宫殿中,有大臣试探着问梅清扬,是不是觉得这件事情里有什么阴谋,或者是不是有什么别的想法,为什么旁人都这么高兴,而梅清扬不高兴。
梅清扬没回答。
安静了很久,他只是说:“我在等一人回家,等他回来了,我才会高兴。”
那大臣明白过来,便知趣地不再说什么。
日子是一天天过去,闽川皇帝却始终没有回来。
一开始所有人都不急不躁,毕竟朝中有老臣坐镇,军中有梅清扬坐镇,没什么好怕的。
但时间一旦长了,他们还是慌了。
于是这些臣子派人四处打探。
过了几日,有人回来了。
他们带回来了两个消息。
一个是岑子衿要封皇后了。
一个是岑子衿要封的皇后,是宿若。
群臣都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