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摘星阁在一起。

宿若进了史书库以后,就在史书库里待了一整天。

他不是想要读史,而是想要了解当今朝堂上各家各官的来路,每个家族的一些谱史也会记载在史书库里。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宿若知道他要面对的其实不是一个岑子衿,而是一个偌大的、波谲云诡的朝堂。

他们有很多人,而宿若只有一个人。

宿若在史书库里待到了夜半,点的烛火都快要燃尽了。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宿若突然听见了脚步声。

他下意识抬起头来望去。

宿若以为会是梅清扬。

但进来的只是一名宫女。

那名宫女端着盘子,轻轻行到了宿若的身边,跪下来,将盘子放到宿若手边,“殿下,这是小厨房的夜宵。”

说完,她就退下去了。

宿若垂下眼来,发现那是一碗热的红豆汤。

他刚想喝一口,发现碗底压着一张字条。

宿若怔了一下,将字条抽了出来。

字条上印着凌厉但不失风雅的笔墨:

“夜里风急,勿忘添衣,望早歇息。”

将字条反过去,后面还有一行字:

“十一月初九,臣梅清扬,问殿下安。”

第五十四章 你耳朵红了……

宿若如今和梅清扬的交集,似乎只剩下早朝在朝堂上,宿若站在最后一排的角落,而梅清扬站在第一排的最前面,隔着天南地北一样的关系。

毕竟宿若如今是最没有实权的小闲官,而梅清扬是最有权有势的宦臣。

有时候下了早朝,宿若会刻意走慢一些,这样就能看见群臣散去后,梅清扬的身影。

除此之外,宿若每天晚上都会收到梅清扬的那张“臣梅清扬,问殿下安”的字条,字条背面写的也大多是提醒宿若天冷添衣,早些歇息之类的话语。

虽然看似普通平淡。

可因为这张字条,宿若知道,梅清扬在,一直都在,从来都没有离开过。

这一天的朝会上,有人提起了方之瑞被劫狱一案。

宿若站在角落里听他们争辩。

一个嗓门大的武将道:“方之瑞都已经被关多少年了,十年了,不死也得残了,何况方家满门被灭,他一个方之瑞,再能耐能闹出什么风波来,劫狱就劫了,寻也寻不到,浪费咱们的力气。”

而另一名文官道:“不能就这么算了,方之瑞是自前朝就被关押的罪犯,此人敢来劫天牢,可见其居心不良,也许方之瑞只是一个开始,往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方之瑞被此人聚集在一起……”

宿若想,果然还是文官聪明点。

但转念又想,梅清扬也曾经是个武将,梅清扬也很聪明。

一方人认为,方之瑞劫狱案不用理会,任由他去,另一方则认为,方之瑞劫狱案是一次巨大风波的开始,不能坐视不管,两方人争执不下,岑子衿则坐在高位上,沉默不语。

不知这些人争吵了多久,岑子衿终于开了口:“阿若。”

话音一出,朝堂上瞬间寂静了下来。

宿若原本在思考别的事情,听见岑子衿突然叫他的名字,抬起头来。

身前的朝臣都已经分开两侧,给宿若让出了一条通道来。

自从那次大殿自刎之后,这里的朝臣已经无人再敢来羞辱宿若。

如今宿若虽然领的是最微末的官职,但所有朝臣都能看到,岑子衿给宿若穿着镶金白衣与流苏发冠,是皇室贵族才能穿的,所以他们更加不敢招惹宿若了。

岑子衿坐在皇位上,向宿若伸出手,示意他上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