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1 / 2)

她叹道,以至于后面没了动静。

劝不动的人,无论说什么也劝不动。

“清儿,你要明白母妃的心思,这些年你躲在宫外,幽居山中,既已经得了半分空闲,就不要卷入宫廷之争,是你一样,归君也一样,不该,不该。”

说到沈归君,辛惟清眉心一动,是难以克制的柔情,“太后娘娘,儿臣,自有定夺,不会将你扯进来的。”

“罢了罢了。”她叹。

“入了秋后凉的便快了起来,难免会因为少衣或是吹风着了风寒,京城已经这般冷下来,不知道边关的将士又会怎样,他放任不管,儿臣不能不管。”他还是固执己见。

太后摸了摸鬓角,正好对上不远处的铜镜,里边的女子已经长出了白发,眼角也生出了皱纹,脸上的皮肤也松弛了许多。

岁月如梭,白驹过隙。

“罢了罢了。”

孩子大了,总是要为自己整个一二,总不可能同她一样,活的畏手畏脚。

“去吧,来年开春一定要回来。”

她道。

“主子,这些东西全给您拿来了,都是陛下赏赐的,听说司礼监的掌印大人也亲自来给您宣礼呢。”知春替玉关关理着桌上的首饰盒。

玉关关则是躺在院子的贵妃榻上,半伏着身子看着书,闻言她愣了一会儿,似乎不大适应自己现在的身份,想来想去道,“一些收拾你拿去分了吧,太多了我也用不下。”

那方知春蹙了眉,不轻不重的提醒,“娘娘,这些都是陛下赏赐下来的,您断然不能分给下人,若是真要赏赐下人,碎银或是一些自个儿的小首饰便可,若陛下当真赏赐的多了,您可以携着去皇后娘娘宫里请安的时候,带过去分了。”

“好。”

她没学过这些心思,自然不比知春,首饰拿去分了也不是问题。

外边有了动静,一群小太监簇拥着进来。

知春赶忙放下手中的活儿,跑向玉关关,“娘娘,来宣礼了。”

玉关关揉了揉眉心,这已经是今日第三趟来宣礼的,哪些礼她听的耳朵都起了茧子,但这是陛下的意思,她又不得不应着。

她依照惯例跪在地上垂着头,等着来人宣礼。

不过这一次来的人同前两次不大相同,这阵仗实在是大了些。

“掌印大人。”

旁侧的知春声音有些发颤,想必她也没有料到来的人是司礼监掌印李昭玉。

“娘娘不必多礼。”

还不等她出声问礼,李昭玉便现出手将她搀扶起来。

玉关关下意识抬头望去,几乎没有思忖她便想起这人是在学堂接阿弟下学时见到的那位,骑在白马之上威风凛凛的男人。

没想到…他居然是个太监…

“多谢掌印大人。”她道。

李昭玉轰然一笑,见她白玉似的肌肤上有些苍白,便断定她应该受了风,提醒道,“娘娘要担心,这白日夜里温度不大相同,可不要着凉去了。”

玉关关没有多想,以为只是皇帝交代她要这般说,于是便答,“谢陛下关怀。”

因为她垂着脑袋,不曾看见眼前的李昭玉有一丝的错愕。

“娘娘到屋子里去吧,奴才让人将礼放下即可。”他指了指前面,又转头对小太监们道,“将礼全部放在院子里。”

玉关关本也不想他念着长长的礼单,这样草率些是最好的。

“那本宫进去了。”她道。

李昭玉垂着脑袋等她离去。

知春等玉关关进来之时将房门关上,等到了里屋后同她道,“娘娘,您要记得您是主子外面的人都是奴才,您不可垂着脑袋输了气势,要抬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