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到应城后,这里虽然水软山温、富丽繁华,却始终不能取代燕城于她心中的位置,在她心里,只有燕城才能称之为国都。

她没有丝毫犹豫道:“我想回燕城,我陪表叔回去。”她又拉着皇帝的手抚向她的肚子,“还有女儿,我们一起。”

皇帝没有如往常一样揽抱住她,而是郑重地握住她的手,“所以,我需要你站到身后,帮我守住后背。”

【??作者有话说】

来啦[亲亲]

131 ? 进西阁

◎没别的想法了◎

131章

虽皇帝那样说了, 因着眼前会试在即,这是皇帝登基后的会试, 考中的都可以称“天子门生”,是皇帝以后用着最顺手的人,所以五月前皇帝有多少事都要先放下,第一要顾好这一项。

崔兰愔就觉着迁都的事还远着,皇帝不过是让她提前有个心理准备。

且皇帝一向算无遗策,行事之前必会安排得周周全全的,崔兰愔觉着到时自己只要照着行事就好。

当然,她也要有所准备, 早上来到东阁后, 她问宋彰道:“后面两个月, 咱们大致能有多少商税入库。”

宋彰估算了一下, “自往各行省设点驻人后,每月的商税比之前增了两成,待时候长了必还会增加, 如今一个月差不多有四十二万两。”

因着商税都是三个月一交, 之前已收上来三个月的105万两,这样到四月下旬又能收上来约一百二十多万两。

从怀孕后, 皇帝每日都要拿了奏疏对着她肚子念, 每念完一个,还要将批复也讲出来,不知不觉中,崔兰愔于朝中大小事都有了大概的了解。

这回对照着这些年抵御鞑喇来袭增加的军费, 崔兰愔大致估算着, 两百多万两, 一年军费的两成半, 该是能顶一阵子的。

崔兰愔这一问,宋彰就有所察觉了,他朝北指了,低声问道:“娘娘,是陛下要有所举动了?”

边上姜奭也是目光炯炯地看过来。

两人是她的左膀右臂,是可以交托一切事的心腹,后面她要行事都要交代给两人,自不用瞒着两人。

崔兰愔轻轻点头,“陛下准备迁都回燕城,该会对鞑喇用兵,此事暂不能对外声张,你们心中有数就是。”

宋彰和姜奭都是精神大振,宋彰激动不已:“陛下英明,我等定当竭尽所能助成此事。”

姜奭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估着各粮仓的存粮不足,是不是要提前备着些?”

三人正商讨着,不言找了过来,“娘娘,陛下请您过去。”

朝臣们不在的时候,有时嫌来回拿奏疏麻烦,皇帝就会让她去西阁听他念奏疏。

崔兰愔也没多想,对宋彰两人道:“你们继续于此做事,将想到的都给我理出个章程来,我稍去就回。”

两人应了,崔兰愔出了东阁,才发现西配殿里已没了等着陛见的朝臣。

平时这个时候可散不了,是皇帝理事的速度又加快了?

这还真有可能,崔兰愔听古尚书过来学过,皇帝思绪转得太过,朝臣们很多时候都跟不上。

要是皇帝不用往下交代,根本用不着一上午都耗在西阁里。

进了西阁,她才发现皇帝的大案边上又设了一座,皇帝起身拉她坐到那里,“以后你就坐这里看奏疏。”

若不是皇帝按着她的肩,崔兰愔差点又站起来,她没想到昨晚才提起,皇帝今天就来真的。

“表叔,这个开不得玩笑。”

“不说了要替我守住后背?”

虽皇帝还是平日说笑的口吻,崔兰愔却知道他是认真的。

皇帝指着案上一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