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2 / 2)

来些日子又不断提审了些书生,时至如今即将结案,她一直刻意不去提这事,想着沈祁大抵也是听着栖枝所言一时兴致才随口提议,不想沈祁竟一直记得这事,且分外坚决。

见徐清沉默不答,沈祁扬声:“说好了的。”

徐清无奈,心中又确实有些想念家人,想着若是沈祁有动作,大不了再与他斗智斗勇一番,这才答应下来。

第85章 六十五 回京 “还望大人助我”……

一个月后, 林间小道上,徐清和沈祁手勒缰绳,一前一后纵马向西飞快疾驰。

那日二人约好届时先回趟徐府后,便宣告结了案。他们先去安抚了整日在广济寺门外打闹的百姓, 这些百姓中许多人在这几年间已将温观应的话奉为圭臬, 听了云思起说他们心中无所不能的慈观大师其实是叛逆之贼, 从一开始便是欺骗他们,骗取他们的钱财时,他们仍旧不行。

又闹上了几日,沈祁亲自出面同那些百姓承诺, 待归京后会向天子禀报, 往后定会减少赋役。另外西陵的战事结束后, 牺牲的士兵家人可得到朝廷的一笔补偿, 同时根据士兵家中的情况适当再减免赋役负担。

这是沈祁这些日子窥见民生而构想的改革, 但他不能做主, 只能先这么承诺下来,待回了京再去与他父皇详谈。

但他想,他父皇既然会想拔出世家根系, 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巩固自身统治,而巩固自身统治最重要的根基便是百姓。俗话说,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天下百姓便如滔滔之水, 统治者便是水上之舟, 他父皇当是明白这个道理,他提出的这些构想虽对国库有一定影响,甚至可能得罪许多官员,但他父皇应当是会同意的。

安抚住这些百姓后, 还有书生。舒州只是冰山一角,这一角的骚乱反应出整个大梁朝选官的腐败,归根结底还是世家根系盘根错节,手伸太长,把控太多,野心也太大。

沈祁和徐清择空又与曹谏谈了一日,曹谏还为那些书生求了情,可法不容情,该有的惩罚却是不能少,曹谏最终只叹出一口气,可以看出他心中对这些学子惋惜非常。

一切善了,沈祁还带着徐清去拜访了自辞官后便没再出过舒州的杨老。在这见到陈煊真时他们也不意外,大抵在沈祁问他有哪些大儒时,他便警觉了。后来他不再出面,也是对沈祁的示好,表明他并无恶意,也不会随父站队沈桉。

加之他如今身在舒州,背靠杨老,不愿回京,想来也不想在这时候卷入纷争,既然如此,沈祁看在杨老的面子上也不会为难于他。

最后他和徐清又细细挑了个风评不错,看起来也确实能顶事的先暂管舒州事宜。

这方事了,一干人等准备押着人启程,最重要的吴屹和温观应在队伍中间,云思起和宋阳各骑一匹马分守两侧,足以看出重视。

徐清在准备与沈祁策马西行前,特意抱着松枝的骨灰去见了燕琼一面。自那夜之后,居源和内无人再愿去见他。

终归是决裂了,燕琼心里明白,也认。

徐清站在他面前时,他低垂着头靠在囚笼中,最先用发带束起的高扎发在数日未曾打理下也变得散乱,脏污了的发带垂在肩头,从外头看几乎看不清他的神情。

听到脚步声靠近,他才轻微有了些动作。到底是养了这么多年,徐清的脚步声他很轻易就能辨认出来,只是他没想过徐清还愿意来见他,故而仍旧没有抬头,但僵硬的脖颈还是暴露了他的情绪。

直到徐清唤了他一声“温执玉”,他才颤着羽睫看过来,视线不可避免地落到她怀中的瓷坛时,他眼眶刹那间就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