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是想让他这个人彻底消失在这世上,好给他人腾路。
与顾瑞霖商议之后,他便以方便读书为由,搬入了镇北侯府。
入了镇北侯府之后,便是告诉了那些人,他杜斯年是有镇北侯府庇护的。
上门的人便少了,顾棕管家会替他挡去那些人的邀请,也多亏了顾瑞霖这些年落了个混不吝的名声,没人愿意招惹他的不快,被拒绝之后,自然也不会再上门来。
杜斯年就这样一直未曾出过门,直到前往殿试的那一日。
殿试这一日,杜斯年也不再藏拙,得了考题,稍作思量,胸有成竹,提笔便是一气呵成。
第一个上交了考卷,自信昂扬。
杜斯年的卷子,被考官们传阅了无数遍,都觉得无论是从字迹的工整程度,还是从题目的解析,想法,对策,都令人惊叹不已。
令人更为震撼的是,此子,还未到而立之年,所以文章中略微稚嫩之处,也可以忽略不计了。
所有人都觉得这位少年英才,必定是今年的状元。
却不曾想,在陛下与晋王的一番较量之下,被点为了探花郎。
审阅过杜斯年文章之人,都觉得此事难平,但事已成定局,多说无益。
杜斯年却觉得如此也挺好,虽然状元这名头响亮,拿去提亲也更有面子。
但领了状元的头衔,必定会被留在盛京。
到时去提亲之时,侯爷和夫人必定会犹豫再三,说不定会因为这个,彻底否定了这门亲事,如此岂不是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