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的骑兵已经退了。”云锦书望着远处渐渐远去的烟尘,声音轻得像风:“他们答应我的,不会食言。王爷若是想打,便尽管来,只是别忘了,山谷里还有三百多个等着换药的伤兵。”
说罢,她重新戴上薄纱,在石青的搀扶下走进轿中。
轿夫抬起轿子,缓缓向黑风口外走去,留下一路扬起的黄沙。
高湛僵在原地,看着那顶轿子消失在风沙尽头,手中的明月珰硌得掌心生疼。
他忽然明白,云锦书从来不是要与他为敌,她只是用自己的方式,在这片浸染了太多鲜血的土地上,种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
三日后,幽州军收到鲜卑送来的议和书,延陀可汗愿以五千匹良马、百车药材换取边境十年安宁,条件是永不干涉黑风口外的“忘忧医庐”。
第24章
高湛在议和书上盖下王爷印时,手指微微颤抖。
他让人备了两车最好的药材,亲自送到黑风口外的山谷。
医庐建在一片向阳的坡地上,是用当地的青石砌成的,屋顶盖着茅草,门前晾晒着各种草药,空气中弥漫着清苦的药香。
云锦书正在院中教几个鲜卑女子辨认草药,石青在一旁劈柴,阳光洒在他们身上,竟有种奇异的和谐。
听到脚步声,云锦书抬头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只是继续手中的动作。
高湛将药材放在院角,轻声道:“这些药材或许能用得上。”
她依旧没有回应。
他站了片刻,终究还是转身离开。
走到谷口时,忽然听到身后传来石青的声音:“师父说,谢谢你的药材。还有,她说你欠她的,用这些药材,抵了一半。”
高湛回头,只见医庐的门帘轻轻晃动,却不见云锦书的身影。他笑了笑,眼眶却红了。
抵了一半,便意味着还有一半。
或许有生之年,他总能找到机会,还清剩下的那一半。
此后十年,幽州边境再无战事。
高湛依旧镇守在幽州,只是王府的书房里,多了一幅西域舆图,黑风口外的忘忧医庐被他用朱砂仔细标出。
每年春秋两季,他都会亲自送药材过去,有时能见到云锦书,有时见不到,他都不曾怨言。
有人说,东都王这辈子都没再娶,是在等忘忧医庐的女药师回心转意。
也有人说,女药师曾在医庐的墙上题过一句诗:“各自安好,便是晴天。”
这年冬天,幽州下了场罕见的大雪。
高湛踏着积雪去医庐送过冬的炭火,远远看见云锦书站在医庐前的桃树下,身上披着件素色披风,正伸手接住飘落的雪花。
阳光穿过云层洒下来,落在她发间,竟有几分当年在洛阳初遇时的模样。
他忽然想起那年雪中,她将厚实的皮裘塞到他怀里,笑着说:“好好过年。”
原来有些温暖,早已刻入骨髓,纵然隔着万水千山,隔着岁月风沙,依旧能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让人泪流满面。
高湛没有上前,只是站在远处,静静地看了她许久,然后转身,踏着积雪慢慢往回走。
身后,医庐的门“吱呀”一声开了,云锦书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手中的药篓轻轻晃动,里面的艾草,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或许,这便是最好的结局。
他守着他的疆土,她救着她的伤患,在同一片天空下,各自安好,便是对过往最好的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