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长青忙把脑袋歪了歪,他头上的伤虽然已经结痂却不能碰水,所以一直没洗头,大热天儿的又是长发那味道可想而知。
他自己无比嫌弃,不让沈宁靠太近,怕熏着她。
沈宁:“你是受伤又不是懒,我才不嫌弃呢,我给你看看。”
夫妻俩一边吹风一边聊天,说的是分家计划。
沈宁眉飞色舞,没有半点穿到古代的恐慌和埋怨,看得裴长青心痒痒的,忍不住凑上去亲她。
过了一会儿。
裴长青:“大房一直靠二房种地养活呢,他们能主动提分家?”
沈宁自信满满,“依着我多年阅读种田文宅斗文的经验看,他们忍不住的,肯定会主动分家。”
封建时代就是如此,如果父母和大哥不提分家,做弟弟的提就是不孝,舆论就会变成刀子扎在他们身上,多少年后都能见血。
裴长青对古代文化不是很了解,不过这些天也让沈宁给他科普不少。
沈宁安抚地摸摸他的肩膀,“躺在床上才是最累的,身心煎熬,你再坚持几天哈。”“那我再躺几天。”
为了顺利分家,他只能“瘫”在床上。
时间差不多,沈宁就去灶房看看泡的豆子好了没,准备晚上熬稀饭。
裴母做饭的时候豆子泡发时间不够,做饭又舍不得柴火,所以豆子总是有豆腥气。
她把豆子泡烂烂的,然后小火慢煨,出来的豆子又烂又面,还带着一股子香味。
小珍珠和小鹤年都尝出来了,说娘熬的豆饭更好吃。
裴长青也拄着棍儿去灶房陪她。
沈宁:“你帮我放风,我翻翻这些缸。”
灶房比他们西厢宽敞多了,里面靠墙放了四口大缸,都是用来装粮食的。
其中两口已经空了,一口里面有三分之一的豆子,最后一口里面除了半麻袋粟米竟然还有半麻袋麦子!
她惊喜道:“麦子,我发现了麦子!”
裴长青也拄着棍儿过去看,“这是五月新收的麦子。”
家里主要种粟、豆、稻、麦,产量都不高,稻和麦除了交税剩下的卖一部分,其他的留给裴端父子俩吃。
五月收的麦子交完税以后,裴端拿走大半放在柳家学堂,家里留这半石给他们过节吃。
“凭啥给他俩吃?这些以后归我们二房吃。”
裴长青:“媳妇儿,我现在推不了磨。”
推磨很累,他也不想让沈宁去,而且她也没时间。
可麦子直接煮麦饭可不好吃,还不如豆子呢。
沈宁:“难道就便宜他们?”
大房吃的麦子还是公婆推的磨呢。
裴长青略一沉吟,“根据市场经济,一般收庄稼的时候粮价低,过一阵子粮价就会回升。现在比麦收时候贵不少,卖了吧。”
想吃分家以后再买。
秋收时候吃大米,麦收时候吃面粉。
完美!
沈宁看着那大半麻袋麦子有点犯愁,“这得有小一百斤吧?”
裴长青目测一眼,“八十斤左右吧。”
他小时候干建筑队的,手上有独门绝活儿,掂量一下就知道多重。
这种麻袋总容量也是有数的,装满一般120斤左右。
不过古代的斤和现代的斤不一样,要更重一些。
甭管古代斤数还是现代斤数,这么多沈宁可背不动。
她当即决定分三次去镇上卖掉。
吴秀娥每天去柳家洼待个时辰,足够她去镇上好几个来回了。
于是三天时间,沈宁把半石麦子给卖掉了。
一共卖了275文,当然要是去买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