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就聊到了二郎媳妇要教人做豆腐的事儿。

“大柱娘,是真事儿?”

大伯娘笑道:“对啊,我们这几天呀天天吃豆腐。”

王木匠:“他们家还要盖房子,没找好木匠吧?我干这行几十年了,甭管盖房子的大木头粗作还是做家具的细作都手拿把攒,这个大柱都知道。县里老爷们还总请我去家里干活儿,我说年纪大了,眼神儿不好,腿脚也不大好,不想走远路就拒了,只想在家门口给乡亲们干干木工活儿。”

大伯娘明白他是来找活儿干顺便学做豆腐的。

她笑道:“我侄子去小童庄买木头了,晌午等他回来我去帮你问问。”

王木匠点头,起身,“那我晌午再来听信儿。”

大伯娘客气地挽留两句,就给他送出门去。

她让大丫二丫看着弟弟,也打着鸡,别让啄谷子,她去沈宁家说一声。

看到沈宁在房门前扎笤帚,大伯娘夸道:“二郎媳妇儿,好齐整的活计。”

一般人扎笤帚,不是笤帚头歪扭不齐,就是笤帚把儿绑不紧。

她家的笤帚就一般,不如人家外面卖的好。

沈宁笑道:“做多了就好了,大娘要是喜欢就拿一个去,我这些笤帚苗能扎三个呢。”

大伯娘不占这个便宜,“你大伯也扎呢,原想给你们带几个。”

问问裴母和俩孩子大伯娘就说了木匠的事儿。

沈宁:“二哥正好要找木匠呢,他要是活儿好人品好,那咱就用他。”

甭管什么时候找人干活儿人品和手艺一样重要。

有些人品不行的,干到一半给你磨洋工,让你涨价,要么挑剔吃喝,让你给做好饭。

这都很膈应人。

大伯娘:“这人丁是丁卯是卯,些微有点抠搜,倒也不多占人便宜,给人干活儿也没半截要涨价要吃喝什么的。”

沈宁笑道:“那就挺好的。等二哥回来我跟他说,到时候让他和木匠聊聊。”

家里吃什么她说了算,盖房子是裴长青的主场,她不越俎代庖。

大伯娘又说了两句,家里还有活儿就先走了。

等沈宁扎完三个笤帚,正扫地的时候裴长青从小童庄回来。

看她正握着一把半人高的笤帚扫地,他笑道:“这么快就扎好了?”

普通笤帚不够高,大人扫地得弯腰。

沈宁就给绑上一根儿臂粗的棍子,这样可以站着扫地。

她转身看向他,笑道:“多亏娘以前得空就搓麻绳,分家她都给带过来了,要不还得先搓绳子呢。”

说笑两句,沈宁告诉他木匠的事儿。

裴长青:“行啊,只要手艺好,不事事儿的就行。”

时间差不多了,沈宁做午饭,裴长青拿着小账本再去宅基地那边清算一下材料。

三间正房的宅基地已经垫高夯平,就等着开墙基沟,再将地面和墙基沟铺三七土夯实了。

院子还差得远,不过院子不着急,今早他先让人挖了一个大坑,回头烧石灰筛石灰用。

其他材料都堆在宅基地旁边的空地上,石头是石头,土坯砖是土坯砖,木头也归类放好,井然有序。

如今已经有一座小山似的石头。

这些大石头都是南边几个村的人送来的。

南边荷花沟儿那儿有一条自西向东的大河,叫地龙河,河底以及两岸遍布碎石。

有人说那边原先有一条山脉,不知道什么年代大地震山塌地陷,山脉夷为平地,巨石散落,出现了一条大河。

荷花沟儿石匠多,很多村民喜欢拿石头盖房。

经过多少年的开采,简单易开采规整好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