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1 / 2)

打那以后,她索性做起了预订的买卖,谁要花饼,提前说一声?就成。

起初,每日的订单不?过二?十来盒。可?没过几日,这数目就翻了一倍多,一天竟要送出五十盒。

清枝一个人实在忙活不?过来了。这日她径直去了望香楼。跟掌柜的一番商量,定下了合作。

她教楼里的厨子?们做花饼,馅料由她亲自调配,望香楼的小二?们腿脚勤快,正?好帮着送货。赚来的银钱,两家对半分?。

她始终记着小侯爷说过的话,手艺可?以教人,最要紧的是那味料的配比,必须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清枝每日清早进城,按着定好的份量把馅料送到望香楼后,就带着郭大娘往城外赶。她们的摊子?支在桃林边上,除了卖花饼,又添了几样新?的清甜茶饮。

郭大娘手巧,这几日用剩下的麻布和家里的棉布,拼着缝了四套更应景的桌布,每块布上都绣着三?两枝桃花。将桌布铺在木桌上,再摆个粗陶罐,里头插着新?摘的野花,倒显得格外雅致。

这景致引来了不?少?年?轻公子?,三?三?两两带着心仪的姑娘来这儿,花银子?那是半点儿不?心疼。

渐渐地,桃林边上的小摊竟还成了文人雅士们常聚的地方。

那些个爱吟诗作对的公子?小姐们,最爱约在这儿办诗会?。郭大娘好奇,问了一句,他们说能在这儿寻着“浮生半日闲”的趣味。

这诗会?传开去,连带着清枝的花饼摊子?在韶州城都出了名。不?少?富贵人家的马车特意绕到城外,就为来这桃林边上坐坐,喝盏清茶,尝块花饼。

起初郭大娘见清枝给花饼定的价,直撇嘴,“这么贵,快赶上一斗米的价格了,哪个傻子?会?买?”

清枝抿嘴一笑?,“买的都是些富贵人家的公子?小姐们,若是卖便宜了,反倒衬不?上他们的身份。”

谁曾想没过多久,郭大娘的价喊得比清枝还狠。

最近,清枝得了闲就爱琢磨药材。

虽说认得的字不?多,可?她有法子?,遇上不?认识的药名,就逮着来游玩的公子?小姐们问。

日子?久了,这些人听说她一个姑娘家,竟敢独自上广府击鼓鸣冤,都对她另眼相?看。有时候她一问问题,几个读书人为了给她讲明白,倒先争得面红耳赤起来。

那位从京城来探亲的沈公子?,待清枝格外不?同?。没有诗会?,他也不?约友人,常常独自骑着马来。在桃树下一坐就是大半晌,说是赏花,眼睛却总往清枝那边瞟。茶汤续了一盏又一盏,直到清枝她们收摊,他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五月里,春末夏初的好时节。

清枝雇了几个手艺好的木匠瓦工,把东市的食肆铺子?里里外外翻新?了一遍。

新?打的榆木桌椅,青瓷碗碟,都一一置办妥当。连门楣都重新?漆过一遍,挂上了崭新?的招牌。

街坊邻居也纷纷上前道贺。这日忙完,清枝踏着夕阳的余晖又来到秋娘坟前,跟她唠叨了半响。

忽地,她笑?了,对着秋娘的墓碑说道,“我把咱们的铺子?守住了。”

夕阳的余晖彻底落下,归鸟在山林间盘旋,鸣叫。

清枝起身,“秋娘,过几日我再来看你。”

……

郭大娘如?今可?是干劲十足,她挽着袖子?在铺子?里忙前忙后。客人一起身,她便利落地擦桌子?抹板凳,收拾碗筷。铺子?刚一打烊,她就整个铺子?里里外外收拾一遍,连犄角旮旯都不?放过。

后来,生意越来越红火,清枝又招了两个机灵的小伙计,他们腿脚勤快,嘴甜会?来事。

每月清枝都会?推出时令点心,都是当月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