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枝坐到郭大娘身侧,“大娘,我绣工不?好,怕缝出来的东西拿不出手,您帮帮我。”
郭大娘斜眼瞅着清枝,手里针线活不?停,“要缝个什?么物件?”
清枝忙凑近几分?,比划着说道,“要块九尺见方的篷布,再裁四个一尺宽的桌布。”
郭大娘一听,也懒得问她用来做什?么,直接说道,“布放这儿吧,明日晌午来取。”
清枝眉眼一弯,提着裙摆在郭大娘跟前轻巧地转了个圈,“就知道大娘你定会?帮我,那我先回家去,眼下还得张罗好些事儿呢!”
郭大娘手一挥,清枝立刻会?意,拎起裙角就往外走。她步子迈得急,转眼就出了院门。
清枝从大牢里出来后,不?出两个月,精气神就养回来了。如?今每日三?顿饭食,都是清枝亲手送来的。日子?久了,郭大娘发现,她不?光饭量渐长,脸上也有了血色,连走路时腰板都比从前挺直了些。
更难得的是,清枝每日都会?来陪她说说话,一来二?去,她心里那些积压多年?的阴郁,竟也慢慢化开了。这日子?,不?知不?觉,她也跟着清枝,变得鲜活了些,这日子?似乎也不?难熬了。
清枝一回到家便钻进了厨房,将早上采下的刺玫花瓣洗净,去掉花蕊和花萼,只留下花瓣,用盐水侵泡片刻,再将花瓣放入罐中,一层白糖一层花瓣的铺叠腌制好。
三?日后,清枝雇了辆牛车进城取桌椅。她绕着成品转了三?圈,眼里闪着惊喜的光,“大叔啊!你这手艺真真是,好的不?得了!”
木匠被夸得满脸红光,清枝临走时,他还送了清枝几样精致的小玩意。
没想到清枝对着手里精巧的小物件发了呆。
木匠大叔有些不?好意思,说道,“都是闲时随手刻的玩意儿,姑娘别见笑?。要是不?中意,扔了也……”
清枝赶紧打断木匠大叔,问道,“大叔,我想订一些,你先帮我做一百个成不??”
木匠大叔一听,笑?着说道,“这又不?费事,大叔闲下来的时候,顺带着给你做上一百个!难得有人瞧得上。”
清枝“哎”了一声?,瞧着手里的木制小叉子?和小勺子?,是越瞧越喜欢,于是又问道,“能不?能再给我做和这些叉子?勺子?长度相?近的筷子?,筷子?稍微长一点就成。”
大叔点头,“行!”
清枝把四套桌凳搬上牛车,又去蜜饯铺子?称了些杏脯梅干,用油纸包好揣在怀里。
老牛不?紧不?慢地走着,车轱辘压在乡间小道上,吱呀吱呀的转着。
她坐在车板上,随着牛车摇晃着身子?。
天边晚霞不?知不?觉间,已经染透了半边天。
几天后,城郊那片桃花林底下忽然支起个小食摊。
此时正?是花开得最盛的时节,游人们三?三?两两赏花闲逛,远远闻看见这么个摊子?,都不?由自主地往这边凑。
粗麻制的浅灰色篷布搭在桃花下,因着麻布缝隙较大,又轻,风一吹,篷布便迎风抖动,花瓣落在篷布上,随风一荡,竟能荡出一片花浪来,从篷布下头往上瞧着,别有一番意趣。
篷布底下支着四张矮桌,游人们逛累了便坐下歇脚。点一盒新?做的花饼,就着纷纷扬扬的落花,慢慢品尝。
花香混着饼香,倒是比单看花更多了几分?滋味。
清枝刚把花饼端出来,那精巧的模样就引得路人纷纷侧目。她麻利地递上小木叉,笑?吟吟道,“您先尝尝看。”
那些身穿锦衣华服的游人,见这木叉子?都是一次使的,花饼又做得这般精致,再瞧见清枝殷切又清澈的眼神,便接过叉子?,小小地尝了一口。
那花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