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受了欺负,朋友也有两种反应,一种就是哭着说,好可怜;另外一种就是冲上去揍那些人一顿。“宝钗忙一把拉住,笑道:‘你又发疯了,还不给我坐下呢。’黛玉笑道:‘你要是个男人,出去打一个报不平儿。你又充什么荆轲、聂政,真真好笑!’”史湘云有点江湖气,喜欢打抱不平。可是宝钗却认为说:这样闹起来,邢岫烟更难做人。宝钗是个理性的人,所有事情都要权衡轻重,黛玉也有关心,但只能哭一哭。三个人的个性完全不同。
第五十七回之所以非常动人,在于它把史湘云、薛宝钗、邢岫烟、林黛玉等女孩子间的惺惺相惜表达得很到位,《红楼梦》是真正的青春小说,大家需要超越世俗的三角恋爱和情敌的观念,否则读不出《红楼梦》在最深处表达的那种天真烂漫的情谊。
【第五十八回 杏子阴假凤泣虚凰 茜红纱真情揆痴理】
第五十八回 杏子阴假凤泣虚凰 茜红纱真情揆痴理
我们在第五十七回里,介绍了宝钗、黛玉、湘云、岫烟这些大概年龄差不多的女孩子,有一种同性之间的情谊,这种情谊到了第五十八回变得更为具体。第五十八回是《红楼梦》里非常重要的一个短篇。大家记得元妃娘娘回来省亲的时候,经常要看戏,因为外面戏班子的身份太杂、太乱,所以贾家就专门自己培养了十二个小女孩,都是些穷人家的孤儿,这十二个女孩子就组成了贾府自己的戏班,有个专门的老师来带,就住在梨香院。
我们现在对于当年戏班中的人际关系已经不怎么了解了,现在的演艺人员都是独立的明星,不属于任何团体,而过去的戏班子是在很小的时候就住在一起,相当于现在的小学三四年级,每个人学不同的行当,有花旦,有小生,有花脸,所以他们之间会有一种很特别的感情。另外,因为饮食起居都要在一起,男女混杂就非常不方便,所以当时的戏班都是纯男性或纯女性的。民国初年的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全都是男的,而贾家小戏班,则都是女性,男性角色也由女性来反串。
中国传统的戏班子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生存状态。学戏的人除了刚才说到的共同担负生命的孤独感的情谊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现象,就是本来九岁、十一岁性别意识就不是很明晰,在舞台上一直反串,演着演着就开始假戏真做了,戏剧跟人生之间的界限不再那么清晰。看到好的演员演得特别投入的时候,旁边的人既赞美又害怕,因为艺术的迷人就在于你的痴迷,一旦过分投入,就再也回不到现实中来了。在第五十八回里,作者非常敏锐地写到戏班子里的女孩子们之间的复杂关系。
“话说他三人因见探春等进来,忙将此话掩住不提。探春等问候过,大家说笑了一会方散。”因为探春进来了,大家觉得这件事还是不要让太多人知道,因为传出去对邢岫烟不好。可见十几岁的人绝对不鲁莽,大人们总觉得初中生内心粗糙,其实她们是很有分寸的,她们也开始学习人对人的体贴和呵护。
然后事情就转了,“谁知上回所说的那位老太妃已薨”,老太妃可能是皇帝的妈妈,也可能是皇帝的妈妈辈,因为有的皇帝并不是正宫娘娘生的,所以这种老太妃的身份也很高。古代有爵位的官死叫做“薨”,皇帝则叫做“崩”,“凡诰命等皆入朝随班,按爵守制”。“守制”就是在古代给死去的父母守丧。“敕谕天下:凡有爵之家,一年内不得筵宴音乐,庶民皆三月不许嫁娶。”这是真事,就在《红楼梦》写作的时代之前不久,写《长生殿》的洪昇,就是因为在太妃去世期间,还在上演《长生殿》而被革职,可见古代这种规矩有多严。这也是一个伏笔,后来贾琏在外面偷娶了尤二姐,王熙凤就以国丧期间竟然娶妻为由将他告发。
“贾母、邢、王夫人、尤氏婆媳、祖孙等,皆每日入朝随祭,至未正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