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你看,黛玉跟宝钗的差别多大,宝钗一直理性地劝说,让他明白为什么挨打,同时也为哥哥辩白。“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我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况已是活过来了。’”这一段对话一般读者不太容易懂,“你从此就改了罢!”其实是很痛心的话,他们是活在前世的人,一直觉得现世的人性败坏、污浊、肮脏,他们不想活成那个样子。可是如今她看到宝玉因此受苦,就说,不如你也像他们一样活好了。黛玉自己也是孤芳自赏、从不随波逐流的一个人。宝玉马上就懂了,跟她说:“你放心,为这些人死掉我都心甘情愿。”“这些人”就是蒋玉菡和金钏儿他们。

这就是《红楼梦》的立场,宝玉是完全对抗儒家的,他永远不会因为爸爸的教训,而去好好读书做官。他关心的不是伦理,而是觉得只有维持深情才是真正的人生。表面上看好像只是小孩子的傻话,可是细琢磨却非常动人。宝玉和黛玉在一起的时候,他们的生命就显现出孤独的一面,跟现世所有的人都格格不入,他们根本没有办法在现世的伦理中生存。

这时,第三个人来了。忽然听到院外人说:“二奶奶来了。”“林黛玉便知是凤姐来了,连忙立起身,说道:‘我从后院子里去罢,回来再来。’”大家还记得吗,宝玉住的房子有一个后门,黛玉常来,知道什么地方可以溜掉。“宝玉一把拉住道:‘这又奇了,好好的怎么怕起他来。’”宝玉说王熙凤你又不是不认识,干吗要怕她。“林黛玉急的跺脚,悄悄的说道:‘你瞧瞧我的眼睛,又该他取笑开心呢。’”这里面一直在透露一个东西,这两个人的感情是非常私密的。“宝玉听说赶忙的放了手。黛玉三步两步转过床后,出后院而去。”

第二个人走了,凤姐才进来。如果从小说的结构来看,作者为什么先写宝钗,再写黛玉,再写凤姐?因为只有这样,两个人中间夹着的黛玉,才能被凸显出来,作者的重点是“情中情以情感妹妹”,所以必须要有前后两个人来做参照。这是不得了的一个文学结构,一般的写作者可能觉得宝玉挨打了,最关心的人一定是黛玉,可如果一开始就写黛玉哭得一塌糊涂你肯定无法感动,因为缺少了对比。作者的铺排是:先写宝钗,再写黛玉,然后再讲黛玉逃掉,凤姐进来。凤姐的关心是很现世的:“凤姐从前头已进来了,问宝玉:‘可好些了?想什么吃,叫人往我那里取去。’”相比之下,刚才黛玉跟宝玉的对话根本不是现世的,好像是另一个世界的语言。

“接着,薛姨妈又来了。”第四个访客也到了,“一时贾母又打发了人来。至掌灯时分,宝玉只喝了两口汤,便昏昏沉沉睡去。接着,周瑞媳妇、吴新登媳妇、郑好时媳妇这几个有年纪常往来的,听见宝玉捱了打,也都进来。”他们家里的管家老嬷嬷也都来探病了。作者是在告诉我们,该是挂起一个牌子说不能再见客的时候了。这里面有三个是比较亲的:宝钗、黛玉、凤姐,尤其特别突出黛玉的“深情”。后面的这些什么什么媳妇,很明显只是礼貌上要来的客人。

“袭人忙迎出来,悄悄的笑道:‘婶婶们来迟了一步,二爷才睡着了。’”这明显是在挡客,即使宝玉没有睡着,她也不会让她们进去的。作者一直在写“情”与“礼”的不同,礼貌归礼貌,情感归情感,情感当中又要细分。大家可以试着把这次的病房史写下来,宝钗、凤姐,包括薛姨妈、贾母派人来问都是现世的关心,最后来的人来连现世的关心也没有,只是出于礼貌。所以作者特别加了这一段,说周瑞媳妇、吴新登媳妇、郑好时媳妇都来了,至少“吴新登媳妇、郑好时媳妇”都是以前没有听说过,这次忽然跑出来的,大概是家里的老管家吧?她们觉得礼貌上应该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