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当年发生的一个重大新闻事件。说书人会把它演变出来,因为说书人各有各的才华,会加重不同的地方。我母亲说,当年她们那个地方说书人讲得最精彩的,就是武松拳头举起来要打老虎,结果打了一个月,拳头都没有落下去。她每天一吃完饭就跑去听,总是欲知后事,且听下回分解。因为一拳头打下去之后,你可能就不来了。他一直在吊你的胃口,这就是说书的方法演变出来的话本形式。

《红楼梦》是写出来的,并不是话本,我们叫它仿话本,是模仿话本的小说。在它之前都是话本小说。我们说施耐庵、罗贯中写小说,其实他们可能只是最后整理的人,并不真的由他们创作。话本小说应该是集体创作的,你说一段,我说一段,慢慢演变出来一个故事。这种小说的形态跟今天的小说,尤其跟西方小说,在结构上最大的不同是,它分的每一章、每一回都有很强的独立性。你今天吃完饭没事来听,听了以后觉得蛮好,你明天想听就再来。也许你觉得不好听,不想听了,也无所谓,它是可以独立存在的。说书的人为了引诱你再来,会在结尾时弄得总是有一个什么事要发生,然后又不告诉你是什么事。大家读到第一回结尾就会想,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半夜做官的人来敲门?其实不是祸事。你翻过来看第二回,发现原来是好事。

新任的太爷,就是贾雨村,他在轿子里也看到那个丫鬟在买线。丫头认不出他,可是他认出了就是当年曾经回头看他,好像有意于他的甄士隐家的丫头。在落魄时有过的那个情缘,大概是最难忘掉的。这个女孩子曾经慧眼识英雄。贾雨村后来真的一考就中了进士,最后外放做官。他觉得这个女孩子跟他有一个很好的缘分,所以他就想要找这个女孩。可是他到地方做官,刚刚上任时,走过一条街看到一个好女子,就表示想要,不太好意思,所以他不会这样做事。贾雨村其实是一个非常有心机的人。第一,这个丫头是甄家的,他有一个很好的理由来找她,因为甄士隐当年封了五十两银子送他进京赶考。所以他就来找人了。找人的时候他叫人说要找甄爷,那封肃吓得半死,晚上忽然披着衣服爬起来说我不姓甄,我姓封,以前的女婿姓甄,已经出家一两年了,也不知道在哪里,到底你们新任的老太爷要找谁。那些衙役当然说,我们不管你姓甄姓贾,你跟我们到官府里去面报太爷。

封肃去了以后,家里人非常紧张,担心到底会有什么祸事发生。大概到了半夜,封肃回来了,欢天喜地。因为这个新任的太爷给了他二两银子。他向封肃打听甄士隐,封肃就讲了甄士隐如何丢了女儿,家里失火,变卖田产。新太爷贾雨村就觉得很难过,感伤一回,表示自己曾经受人家恩惠,拿了五十两银子,现在金榜题名,应该报答人家。贾雨村表示说,我刚刚到任,要负起这个责任,一定要把英莲找回来。

贾雨村很有趣,他在人情世故方面滴水不漏。他说了要报甄士隐之恩和要去找甄士隐的女儿之后,叫封肃回家。可是他紧接着就送了一封密信给封肃,说很想讨娇杏做他的二房。这件事情是不能让别人知道的,可是他必须先把封肃这边打点好。作者很小心地在写过去的社会伦理,人在社会上的那种小心。作为一个刚刚到任的官,这个时候最危险,一不小心就会被人家挖出一大堆事情,所以贾雨村很小心地处理这件事情。作者的叙述当中带出了人情细微的地方,也透露出贾雨村做事的心机。

封肃当然非常高兴,因为这样的丫头在他家里多一个少一个根本不重要。把这个丫头献给新任太爷,他就可以攀附到官府去。贾雨村又送了“两封银子、四匹锦缎”给他们家,封肃连夜就雇了一顶小轿子,把娇杏送到贾雨村那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