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街上喝道之声,众人都说新太爷到任。”“新太爷”就是刚刚上任的地方官。这丫鬟于是“隐在门内看”,因为凡是有男性或者大官出来,女性要躲起来。她第一次看到贾雨村的时候没有躲起来,是一个不合规矩的状态。现在她隐在门后,要回避。“俄而大轿内抬着一个乌纱猩袍的官府过去。”乌纱,是指一种黑色透明的纱做的官帽。猩袍,是大红的袍子,就是做官的穿的红袍子。这个丫鬟就呆住了,她想这个做官的人好面善,她以前好像在哪里见过。可她已经想不起来了,于是进入房中,丢过不在心上。

这是第一回要结尾了,“至晚间,正待歇时,忽听一片声打的门响,许多人乱嚷,说:‘本府太爷的差人来传人问话’。”这是很重的话,因为刚刚到任的地方官忽然派衙役来敲门,而且是晚上。“封肃听了,唬得目瞪口呆。”小说到了这里就结尾了,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我们把古代小说叫作章回小说,就是一章一回的意思。《红楼梦》是写出来的一部小说,而《红楼梦》之前的大部分小说,包括《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都是说给别人听的。因为过去能够认字的人非常少,在这种情况下,说书人发挥了很重要的文学传播功能。我们把它叫作说唱文学,不但能说,而且还能唱。过去,这一类活动都是茶余饭后到酒楼、茶楼里去,坐下来买一杯茶,听人说书。因为听众听一段时间就要回家睡觉了,所以说书人在结尾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东西让你觉得明天还要再来,叫作“吊胃口”,在现代文学里叫作悬疑手法。作者说听这一片敲门声,“不知道发生什么祸事,欲知后事,且听下回分解”。所有的结尾都是:你要知道以后的事情,你再来听,而不是看。这种小说叫作话本小说。话本小说的结构跟一般书写的小说结构非常不一样。因为它是口述的,所以它可以讲东讲西,串来串去。它的结构不像现在的小说主线这么清楚,但是它可以包容很多事情。而且不同的说书人,手上有一个话本,只有回目,但他自己说书时可以添油加醋。这一回叫作“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就是讲林黛玉的妈妈要在扬州死掉了,内容只有大纲,所以他只凭着他的口才,把这一章讲得非常好听,来吸引大家。

说书的内容可以有很多变化的。古代话本小说里,同一个事情会有不同的观点跟版本。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时有一个新闻事件:有一个长相糟糕、个子矮矮的男人武大郎,在街上卖烧饼。他娶到一个非常漂亮的太太潘金莲。潘金莲后来有了外遇,跟西门庆在一起,变成街坊邻居的八卦了。武大郎的弟弟武松,一个打虎英雄,回家后发现嫂嫂跟奸夫西门庆合伙下毒药,把哥哥害死了。为了给哥哥报仇,他杀死了潘金莲,活活地把她的心脏挖出来祭哥哥。这个故事出现在两部不同的小说里,一个是《水浒传》。在《水浒传》里,潘金莲被写成淫妇,所以该死,武松是英雄。可是另外一部小说也写到这个故事,就是《金瓶梅》。你看《金瓶梅》的时候会发现,它的写法完全不一样。它会告诉你潘金莲小时候是一个长得非常漂亮的丫头,因为漂亮,长成以后就被他的主人逼奸了。逼奸后大太太就很恨她,认为她是狐狸精,就把潘金莲故意卖给武大郎这样一个矮矮小小的人,以此侮辱她。她的命运就被带出来,读者对于她后来跟男性的性关系会抱有一种同情。同样的故事,可是角度不一样。《水浒传》里只是把她当淫妇杀死,《金瓶梅》里就让你看到潘金莲成长背后整个的命运,她是一个完全操弄在有钱人手中,被卖来卖去的漂亮女孩子。她只是因为长得漂亮,命运就变得很悲惨,所以你不觉得她淫荡,她只是一个被玩弄的女人。可以看到,两个说书人听到同一个故事,会讲出两段不同的东西。因为角度不同,它可以提供你对一个事件两个不同的看法。潘金莲、武松、武大郎、西门庆的故事,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