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就跑过去轻轻地碰了一下,这是很肉体的接触。你肯定不会随便去碰你家菲佣的耳环,可因为大家都把宝玉当小孩子看,他也觉得自己是小孩子,所以才会做这种事。有趣的是,这件事发生在妈妈的睡榻旁,在这里,母亲代表着一种礼教。
“金钏儿睁开眼,见是宝玉。宝玉悄悄的笑道:‘就困的这么着?’金钏抿嘴一笑,摆手令他出去,仍合上眼。”因为夫人在睡觉,那么近的距离不方便说话,所以只能摆摆手,“宝玉见了他,就有些恋恋不舍的”,宝玉对黛玉的情很深,可是这并不影响他觉得每个女孩子都美,《红楼梦》最容易误会的是大家觉得宝玉怎么那么不专一?这个也喜欢,那个也喜欢,可是大家要记住,像“我五脏都碎了”这种话,宝玉是绝对不会对别的人说的,他的感情层次很分明。这个时候他就是有点儿顽皮,想逗逗金钏儿,可他还是有点怕妈妈,看老妈好像真的睡着了,“便自己向身边荷包里带的香雪润津丹掏了出来,便向金钏儿口里一送。”宝玉的皮带上总是挂着好多小荷包,里面放些槟榔、散香、鼻烟壶什么的,香雪润津丹是夏天提神润喉的,比较清凉。
“金钏儿并不睁眼,只管噙了。”用嘴唇把一个东西夹住叫“噙”,《红楼梦》的用词既考究又漂亮,描写到位、独特,这完全是在调情,可又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色情。宝玉上来便拉着手,悄悄地笑道:“我明日和太太讨你,咱们在一处罢。”宝玉每次看到自己喜欢的丫头,都这么说。金钏儿不回答,宝玉又说,不然等太太醒了我就讨。
“金钏儿睁开眼,将宝玉一推,笑道:‘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连这句话语难道也不明白?’”这句话是歇后语,女人头上的金簪掉在井里,迟早还是能找得到的。可在此这句话却是个暗示,金钏儿后来是跳井自杀的。《红楼梦》里有很多这种当事人不知道的因果。
金钏儿接下来说了句最不该说的话,她告诉宝玉,你现在往东院去,可以抓到贾环正跟另外一个丫头彩云在乱搞。“宝玉笑道:‘凭他怎么去罢,我只守着你。’只见王夫人翻身起来,照金钏儿脸上打了一个嘴巴子,指着骂道:‘下作小娼妇,好好的爷们,都叫你们教坏了。’”我常常跟朋友说,做母亲的最好不要假装睡觉,否则你不敢保证自己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那真的很恐怖!本来是以为妈妈睡着了才说的话,做的事,可没想到王夫人并没有睡着,觉得你一个丫头怎么可以跟宝玉讲这些?王夫人生气没有针对宝玉,而是打了金钏儿一巴掌,所有的妈妈都很护短,自己孩子做了坏事,一定是对方不好。宝玉此时特别没有道义感,一看自己惹了祸,只管一溜烟儿地跑了。
“这里金钏儿半边脸火热,一声不敢言语。登时众丫头听见王夫人醒了,都忙进来。王夫人便叫玉钏儿:‘把你妈叫上来,带出你姐姐去。’”大家也许感觉不到事情的严重性,古代穷孩子一旦卖到人家做丫头,如果被赶出来,就表示她做了不道德的事情,真的只有死路一条。鲁迅一直讲礼教杀人,指的就是封建社会的“礼”跟“教”常常不问青红皂白地决定人的命运,因为大家都不去探究金钏儿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只凭她被主人赶出来这一条就说她是淫妇。这里埋下了一个非常大的悲剧,金钏儿的死几乎是这个家族开始败落最重要的转折点。
《红楼梦》里大大小小的人物很多,对宝玉、黛玉、宝钗的描写非常完整。像金钏儿只有这么小小的一段,后来她就自杀了。可是不管多么卑微的小人物,你都能感受到作者对这个生命的牵挂,大概他们都是作者一生中碰到的,或者有过关系的人。我一直把《红楼梦》叫作“忏悔录”,作者在晚年时回想起自己的一生,觉得对不住好多人,包括这个金钏儿。这种悲剧在受儒家影响很大的东方社会很容易发生。西方社会很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