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任何古典的东西,在下一代中间形成了断层,好像变成了一个代沟,是很可惜的事。也许一个人在儿童时期,青少年的时期,读着《追忆似水年华》这样一个漫画本,长大以后,会有兴趣去把这部书真正找来看。《红楼梦》也许同样需要一些准备的工作,就是可能在儿童时期、青少年时期对于这本书的熟悉,至少不会害怕,不会恐惧,等到长大以后再读《红楼梦》的时候,会有一个可以连接的过程。我想,一个古典的东西怎么去做现代的准备,是非常有挑战性的一件事。

不过,我想我们的科技发达,不管是电脑还是电视上面,怎样去把这些古典文化变成游戏,它才可能在青少年的心里生根,所以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带着自己更年轻的一些朋友们去读《红楼梦》。不管是中学或者青少年的这些教育,其实怎样去亲近古典大概是蛮重要的一件事。现在包括《古文观止》、唐诗、宋词,我一直都觉得如果有人去把它们设计变成一个电脑游戏,大概都是好方法。我以前曾跟一个年轻朋友试过把故宫十张最好的画,用游戏的方法做成光碟,让大家可以在电脑上玩,假设自己是里面一艘船,然后去走这八百厘米的长卷,中间有很多游戏的规则。有人认为这会伤害古典的庄严与伟大,我觉得其实没有那么严重。真正的伤害是年轻一代再也不去碰这个东西了,重要的是他们还可以在生活里面亲近这个东西。就像蒙娜丽莎有拼图游戏,你到卢浮宫都可以买到,青少年从几岁就开始回家拼那个蒙娜丽莎的像,有一天他长大了,他到卢浮宫,对这幅画他就会有感觉。

“至次日清晨起来,袭人已是夜间发了汗,觉得轻省了些,只吃些米汤静养。”后来又有好几场写到感冒的戏,他们的习惯是感冒后不吃油腻的东西,只喝米汤,静养几天便好。

“宝玉放了心。因饭后走到薛姨妈这边来闲逛。彼时正月内,学房中放年学,闺阁中忌针黹,却都是闲时。因贾环也过来玩。”贾环的母亲是赵姨娘,是庶出。现在没有这种观念了,小孩子出生后都是平等的。可是过去的区分非常严格,甚至在相亲的时候,都会打探对方是正出还是庶出,庶出的人在身份上常常低人一等。

贾环是宝玉的弟弟,论理也是个公子,也应该很尊贵。可是由于出身以及他妈妈的个性,他的性格在成长过程中变得非常扭曲。宝玉走出来永远漂漂亮亮、大大方方的;贾环永远是畏畏缩缩的、小里小气的。心理学上讲到,如果前面有一个男孩表现非常杰出的时候,第二个男孩的个性会被压住,会有一个“结”,他会一直想要去突破,去对抗那个阴影。

贾环的第一次出场是这样的:“贾环也过来玩,正遇见宝钗、香菱、莺儿三个赶围棋作耍。”这个围棋并不是我们现在下的围棋,有点像五子棋,可以用来赌博。“贾环见了也要玩。宝钗素习看他亦如宝玉,并没他意。今儿听他要玩,让他上来坐了,一处玩。”因为是庶出,一般人对待贾环不会像对待宝玉一样,可是宝钗对人公平,她对待贾环和对待宝玉是一样的。

“一磊十个钱,头一回自己赢了,心中十分欢喜。后来接连输了几盘,便有些着急。”贾环有点输不起。宝玉从来不觉得输赢有什么关系,他甚至希望输丫头们高兴了,他也就高兴了,可是贾环不是。

“赶着这盘正该自己掷骰子,若掷个七点便赢,若掷个六点,下该莺儿掷三点就赢了。因拿起骰子来,狠命一掷,一个作定了五,那一个乱转。莺儿拍着手只叫‘幺’,贾环便瞪着眼,‘六七八’混叫。那骰子偏生转出幺来。”有时候觉得贾环真的好可怜。李奶妈、赵姨娘、贾环,都是社会里的“幺”,他们都很卑微,他们不是宝玉,不是宝钗,不是挥霍大方得起的人。

“贾环急了,伸手便抓起骰子来,然后就拿钱,说是个六点。”他不肯认输,还要作弊。莺儿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