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要借风月宝鉴度化贾瑞,告诉他你最后就是这个样子,现在有什么好邪思妄动的,你所拥有的东西不过是一个幻象。可这个骷髅却把贾瑞吓坏了,连忙掩了镜子,骂道:“道士混帐。如何吓我!”正面的点化到他这里变成了“混帐”,所以他不要看这个。
他说:“我倒再照照正面是什么。”他已经忘了道士跟他说的话,因为反面不好看,他就翻过来,看看正面是什么,“想着,又将正面一照,只见凤姐站在里面,招手叫他”。他看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幻象。所以,有没有镜子不重要了,是他没有办法忘掉凤姐,王熙凤变成了他的致命伤。“贾瑞心中一喜,荡悠悠的觉得进了镜子,与凤姐云雨一番。”“荡悠悠”用得极好,其实贾瑞已经快死了,大概是他的精神进去了,跟凤姐发生了性关系。“凤姐仍送出来。到了床上,‘哎哟’一声,一睁眼,镜子从里调过来,仍是反面立着一个骷髅。”这一段完全像神话,可是非常精彩,刚做完爱出来就发现骷髅又在面前,其实就是生死。我们看到人生的两面,繁华与幻灭、情欲的快乐与死亡的空虚在做对比。可是这么生动的提示都没有让贾瑞领悟,他大叫了一声,“自觉汗津津的,底下已遗了一滩精”。
贾瑞后来精尽而死,因为他一直在看镜子的正面,一直幻想跟凤姐做爱,一次又一次地耗尽精血。写情欲之悲伤,大概没有像《红楼梦》写得这么惨的。这个时候你忽然会回想起贾瑞之前讲的“死也要来”。现在他就是一次一次到镜子里面去赴死亡之约,这大概真的是他要还的冤孽之债。
“心中到底不足,又翻过正面来,只见凤姐还招手叫他,他又进去,如此三四次。”人无奈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一次不够,两次、三次。他就是不要看那个骷髅,他永远不能面对生命的本质。那个跛足道人其实早已知道,贾瑞必须走,走之前给他照一照镜子,让他明白生命是怎么一回事。
“到了这次,刚要出镜子来,只见两个人走来,拿铁锁把他套住,拉了就走。”在中国古代小说里,拿着铁锁前来的都是阴间的差使,西方常常是一个拿镰刀的死神。“贾瑞道:‘让我拿了镜子再走。’只说这句,再不能说话了。”他要拿镜子,还是因为凤姐在里面。
“旁边伏侍贾瑞的众人,只见他先还拿着镜子照,落下来,仍睁开眼拾在手内,末后镜子落下来,便不动了。”贾瑞死了,旁边的人只看到他在照镜子,贾瑞看到的幻象旁人是看不到的。我们每一个人心里的幻象与情欲别人都看不到,只有自己知道。所以大家就觉得是那个道士在作怪,这是什么妖镜,竟然让人照照就死掉了。这像是荒诞不经的神话,可又那么真实。
作者写贾瑞的部分写得非常深,我很希望从贾瑞的死亡中,大家能感受到作者深刻的悲悯之心,他特别安排了这个道士,好像要度化他。如果贾瑞没有被度化,读者会被度化吗?我们不敢肯定。即使不能度化,也一定会知道人有共同的悲哀或者无奈,这才是《红楼梦》真正要让人领悟的。很多人简单地认为,《红楼梦》就是让你最终领悟佛道的四大皆空,然后出家,像高鹗补的后四十回里贾宝玉最后出家了,我觉得这样说未免太简单了。作者对人生有很多经验和积淀,他也知道,就算到庙里也可能心不静,说不定还会把镜子带到庙里面去,所以作者让你觉得,到最后度化都有可能成空。因为如果你在度化里没有领悟的话,你还要一次次承受人生的折磨和煎熬。他讲得非常深刻,让人认识到,修行是要回到人间修,回到生活里修,甚至回到情欲里修的。如果真的是必须回到情欲里修,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贾瑞也是在修行,被情欲所制很可能就是他修行的方法,他一生就是用这么难堪的方法来度化自己。
“众人上来看看,已没了气,身子底下,冰凉渍湿一大滩精。”贾瑞的死相很难看,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