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把他送出去,这是他成长的一部分。外面的世界你再不喜欢,他也必须要在那个世界里成长。台湾有一个写作和读书都非常好的知识分子,他很不喜欢外面的教育环境,就把女儿放在家里,单独教她。我听到以后觉得有点惊诧,我觉得即使是再深的爱,也不能把孩子放在玻璃房里面。因为怕孩子被带坏,而把所有自己认为坏的部分切割掉,这是最危险的,因为好与坏是相对的。就像防疫针一样,注入病菌会使人产生抗体。

这一部分重要的是,作者教我们应该如何去看待传统文化制约中的青少年的世界。下面大家可以对“龙蛇混杂,下流人物在内”有一定的了解,这个下流在人性里面的定义,跟很表面意义上的定义有什么不同。

“自宝、秦二人来了,都生的花朵儿一般的模样,又见秦钟腼腆温柔,未语先面红,怯怯羞羞,有女儿之风。”学校里都是男生,秦钟生得秀气,有点像女孩子。在青少年时期,同性跟异性之间的界限不太清楚,这是很自然的状况,因为他本身还没有办法确定自己的性征。人都是从自己的身体开始认知自我,以后才是异性的身体。看到描写秦钟的这一句,二分法的人就会说,秦钟一定是一个“孽子”。可是秦钟后来在庙里跟一个叫智能儿的尼姑私通。所以你根本不能确定他是不是同性恋。宝玉也是,在这一段里你觉得宝玉大概是同性恋,可是宝玉在前面至少对四个女孩子有过爱恋。如果对真实的人性进行探究,你会发现性别本身并不是简单到可以一分为二。西方有人把这一段挑出来,说东方的文学很了不起,那么早就有写到同性恋,可是他们没有看到后面,秦钟在庙里和智能儿做爱的那一段。秦钟本身到底是什么角色也很暧昧,他好像是宝玉的伴侣,可他又在外面追寻其他伴侣,而且他追寻的伴侣当中有香怜、玉爱,还有一个尼姑智能儿。青少年性的世界非常复杂,这也是他们最隐私的部分,这是最气父母老师的地方,你很难进入他们那个世界,唯一的方法是少说教多聆听,当他们不害怕的时候,你比较容易接近真相。

“宝玉又是天生成惯能作小服低,赔身下气,性情体贴,话语缠绵。”一般人都是狗仗人势,可宝玉刚好相反,他对下人特别好,他知道秦钟家里穷,就很疼爱秦钟。这四句是描写宝玉的好,宝玉个性里有一种很疼爱人的本性。“因此二人又这般亲厚,也怨不得那起同窗人起了嫌疑之念,都背地里你言我语,淫污之谈,布满书房内外。”秦钟跟宝玉的关系,在学校里引起了波澜。

另一个有趣的人是薛蟠,他为了霸占香菱打死了冯渊。他现在来读书了,读书的目的是,听说学校里有很多漂亮的男孩子,动了“龙阳之兴”。很奇怪,他的性别取向也是不确定的。他怎么会因为学校里有很多漂亮男孩子来读书?他不是曾为了一个美丽女子而打死了另外一个男人吗?大家一定要注意,《红楼梦》里所有关于青少年的描绘,都是因为作者抓到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青少年的不定性,千万不要被书中的任何一个片断限制住。很多人认为《红楼梦》很现代,写到很多同性恋的故事,我觉得这种说法很危险,因为《红楼梦》远比这个要伟大得多,它是在更高的层面上揭示人的特性。

薛蟠到贾家以后知道有一个家学,这个家学当中“广有青年子弟”,他觉得很高兴,自己可以有一大堆玩伴了。对薛蟠来讲,很可能只是觉得有人跟他一起斗鸡走狗。薛蟠是一个爱玩的男孩子,只要有人陪他玩就可以了。他要去读书,很明显是因为在贾家没有玩伴。他跟宝玉又有点不同,宝玉爱秦钟,是因为他觉得秦钟有一种性情上的美。而薛蟠不是,他是一个粗人,去上学是觉得可以有人一起做赌骰子、打麻将之类的事情。

他听说“学中广有青年子弟,不免偶动了龙阳之兴,因此也假来上学读书”。“龙阳之兴”是个典故,战国时期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