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句既在讲史湘云也在讲林黛玉。史湘云非常潇洒,给人感觉像孤鹤一样,独来独往“寒塘渡鹤影”;可黛玉是花,她要把自己埋葬在最美丽的时候,所以是“冷月葬花魂”。
这里面绝对有一种高贵,而这个高贵跟刚才所有的喜悦和感伤无关,她们只是要把自己拯救出来。这首诗到这里应该就结束了,后来妙玉出来再接,没有接到那么好,所以凹晶馆联诗的真正结尾应该是“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寒跟冷预示着这个家族将要败落,可是她们俩可以作鹤跟花,保有自己生命的孤高、洁净和美丽。
【第七十七回 俏丫环抱屈夭风流 美优伶斩情归水月】
Bad Content
【第七十八回 老学士闲征姽婳词 痴公子杜撰芙蓉诔】
第七十八回 老学士闲征姽婳词 痴公子杜撰芙蓉诔
在上一回里,许多女孩子被赶走,其中有几个唱戏的女孩子。王夫人认为唱戏的都不正经,准备把她们发配出去嫁人了事,但这几个女孩子却不愿意,因为她们名义上的干妈实际上都有点像人口贩子,对她们从没有过真正的关心,所以她们就决定出家。王夫人作为一个佛教徒,认为出家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所以她认为这几个女孩子是在胡闹,就不准她们出家。但刚好她身边就有几个出家人,说这是好事,就是因为你们家好几代人念佛,才结下的佛缘,连唱戏的女孩子都想出家了。所以第七十七回在结尾的时候,作者一直在对比现实跟非现实之间的关系。在传统戏剧当中,每当生命处于极大的沮丧、无奈、绝望的时候,就会选择遁入空门。包括今天我们如果在现实当中受伤,都会想到遁入空门,其实大家都幻想了一个乌托邦式的寺庙,如果我们真正去庙里住一住,就会知道其中的问题一点也不比世俗社会少。
作者很明显地讲到,芳官她们几个女孩子已经感觉到了极度的绝望。可是劝王夫人的几个尼姑想到的却是,她们平白无故地可以得到一些人来做粗活,可见庙宇也并非不是贩卖人口的机构。这样就有两拨儿人在抢这些女孩子,一拨儿是她们的干妈,转卖她们可以赚一笔钱;还有一拨儿就是庙宇里的人,她们常年到贾家,无所不用其极地在这个贵族家里捞钱。所以《红楼梦》再写下去,这些女孩子的命运恐怕就和妙玉一样。
我们都知道妙玉的出家并不是因为信仰,因此她在所谓的空门里,反而有更多世俗的牵挂与纠缠。我想这些女孩子学戏,一定会唱到昆曲里非常重要的一出戏叫《思凡》,这个戏到现在还在演,是昆曲里唱腔和做功都很要功夫的戏。讲的是一座庙里的尼姑私自跟一个香客恋爱,然后逃亡下山的故事,也代表着传统社会里的女性对主流文化的控诉。我想主流文化是在无形中形成的,儒家哲学之所以成为主流,是因为它变成了考试的工具。可我们不能忽视的是,道家、佛家也有可能成为主流。宋代以后,佛教跟道教都曾经是主流文化的组成部分,所以《红楼梦》里对主流文化价值的反省跟检讨是非常复杂的。王夫人就是很明显的一个例子,她每天吃斋念佛,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可在她处理晴雯、金钏儿这些人的时候,她平常的慈悲完全消失了。我相信作者一定是在反省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信仰只是作为对自己内心恐惧的一种保护,那就不是真的信仰。真的信仰是能对自己的行为做检查或者反省的,所以《红楼梦》里不乏对老尼姑和老道士的批判。因此我们并不觉得这几个唱戏的女孩子遁入空门是好的结局,很可能是悲剧的开始。像芳官这么聪明伶俐的女孩子,长得又漂亮,她在舞台上唱得最好的就是《游园惊梦》,杜丽娘是可以用死亡去换取情爱延续的女性,这样的女孩如何遁入得了空门?
可是显然王夫人已经没有能力去反省了,她在主流文化里浸淫太久、积习太深,没有办法调整跟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