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之间都有心结,可是还要维系笑话的场面。

我一直觉得第七十五回抽出来绝对是很精彩的短篇小说,到第七十六回以后就是一路败落,可是全部的元素都在第七十五回里准备好了。因此我觉得大家有机会要细读这一回,悉心体会作者在细节上的精描细画。很多事件看上去是不相干的,尤氏化妆,宝钗搬走,贾母吃饭,尤氏看到自己的丈夫和儿子包了一大堆“第三性公关”在那边讲黄色笑话,然后接下来是过中秋节,可是其中的精神是连贯的,讲的全是从繁华走向破败。所以每次读到第七十五回,你会觉得五体投地,一个作家竟然可以这么厉害,在我目前读到的世界各国的文学里,还没有可以写人性写到这么动人、这么精彩的。尤其是贾政和贾赦讲笑话这一段,你会感觉真是难过到了极点。我现在很害怕到热闹场所,因为常常会让那个最不幽默的人上去致辞,弄得大家都难过得要命,旁边的朋友在那边你捏我、我捏你,可还是要听下去,真是痛苦不堪,心说这样的场合我下次再也不来了。

作者在书写的过程中,写悲哀不用悲哀的手法,而是用欢笑的手法写,“第三性公关”要出现,笑话也要出现。我们知道当一个人想用欢笑来掩盖他的痛哭时,大概是最痛苦的时候。因为曹雪芹是在写自己家族的败落,所以他一直在用强颜欢笑的方法。贾母极度聪明,大概也知道这个家族不久就要完蛋了,可她还是希望最后一次中秋节能够有形式上的团圆,有形式上的笑话,至少要维持表面的这种排场。

【第七十六回 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

第七十六回 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

第七十六回作者书写的是一种荒凉、一种凄清、一种寂寞,这个家族经历几代的繁华富贵,面临已经很难维持下去的现状,大家的心里一定是不舍的,就像人面对生死。尽管我们常常会劝朋友说,世间原本就没有永远的事,可是事到临头你还是舍不得。大家明显能感受到贾母对这个中秋节之夜的眷恋。如果对贾母来说,这是最后一个中秋夜,是家族最后的一次团圆,接下来就是家破人亡了。我希望大家在读文本时,能感觉一下贾母努力撑持的辛酸,她也很累,可她知道只要她一走,大家就散了。

我常想,很可能这就是曹雪芹十三岁时与家人的最后一次团圆。所以他在写下这一切的时候,一定有很多的感伤,会想到那一天老祖母的表情,想到那一天所有人讲着强颜欢笑的笑话的情境。

艺术世界里的时间分两种,一种是我们今天讲的三点到四点或者四点到五点的物理时间。还有一种是在电影里,一分钟可以变得很长,比如,一个经过特殊剪接的慢镜头,或者停格,就有拉长时间的效果;也有可能十年过得很快,可能就是翻翻日历,几秒钟,十年就过去了。时间在艺术里有另外的表达方式。文学里面什么时候时间会变长?在你眷恋、舍不得一种东西的时候,那个时间就会变成很慢的镜头。

在这个中秋节的团圆之夜,在贾政、贾赦他们几个男性离开了以后,贾母跟家里的女眷在一起时,时间一下子变得特别慢,而这个慢里有很多诗意性的描述。包括贾母去赏桂花,又看到月光,再找人来吹笛子,等到笛声从远处悠悠扬扬地传来的时候,贾母忽然掉泪了。一定是这笛声勾起了她的很多心事,从十几岁嫁到贾家,如今已八十岁了,她见证了这个家族渡过的所有艰难,可是现在最大的艰难是因为它富贵到毫无节制。我希望大家能体会贾母的心境,她是这个家族创业的第一代,富贵荣华对她来讲已经没有什么意思,她在意的是全家的和睦与温暖。可是却蓦然发现连母子之间都有心结,儿子会用笑话影射母亲偏心,这就更给人一种凄凉之感。

这一段大家特别能感觉到作者叙事中显现的淡淡的诗意。最后发现有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