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能力,王熙凤正在生病,唯一的改革者就是探春。她还在希望能做一点点改革,大家一定能体会到她的寂寞跟孤独。

“尤氏等辞了李纨,往贾母这边来。”贾母听说甄家被抄了家,“听的不自在”,叹道:“咱们别管人家的事,且商量咱们八月十五日赏月是正经。”

好,下面就转到贾母的用餐,这一段也很精彩。“说话之间,早有媳妇、丫环们抬过饭桌来,王夫人、尤氏等忙上来帮着捧饭。贾母见自己的几色菜已摆完,另有两大捧盒内捧了几样菜来,便知道是各房另外孝敬的旧规矩。贾母因问:‘都是些什么?上几次我就吩咐过,如今可以把这些蠲了罢,你们还不听。如今比不得在先辐辏的时光了。’鸳鸯忙道:‘我说过几次,都不听,也只得罢了。’”因为她是老祖母,所以子侄辈、孙子辈每一房要拿几样菜来孝敬她,贾母吃饭的时候,桌子上东西就堆得很吓人。贾母有意要做些改革,可是不论家族还是社会要改革真的很不容易,有一些老习惯不是那么容易动的。所有的改革者,包括宋朝的王安石和明朝的张居正,都是非常寂寞的。因为他们要面对的并不是制度的改换,而是人的习惯该怎么去除。这是最难的,任何一个社会一旦老习惯养成,再去动摇它都很不容易。贾母就说以后可不可以免了,我相信这话大概已经讲了很多次,延续了四代的习惯最后就变成了某些累积的弊端。每一次吃饭面对一大堆菜,而且事先大家也没商量,很有可能每一家送来的都是鸡,贾母肯定觉得很无聊,可还是要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

王夫人道:“不过都是家常东西。今日我吃斋,没有别的。那些面筋豆腐,老太太又不大甚爱吃,只拣了一样椒油莼齑酱来。”椒油是花椒油,不是辣椒油。莼菜大家应该知道,是江南的一种水草,长得像小荷叶,入口很滑嫩。你会发现富贵人家吃的东西其实蛮一般的,比如这个椒油莼齑酱。台北现在有很多餐厅在做红楼宴,我吃过一次,吓了一大跳,后来我问老板知不知道椒油莼齑酱?老板偷偷地跟我说:“如果做这样的菜,根本就赚不到钱。”可那只是他们想象中的红楼宴,真正的红楼宴可能就是面筋、椒油莼齑酱。它的考究不在材料,而在做工,其中凝聚着制作人的心血。

“贾母道:‘这样正好,正想吃这个。’鸳鸯听说,便将碟子挪在跟前。宝琴一一都让了,方归坐。贾母便命探春来同吃。探春也都让过了,便同宝琴对面坐下。待书忙去取了碗菜来。鸳鸯又指几样菜道:‘这两样看不出是什么东西,是大老爷送来的。这一碗是鸡髓笋,是外头老爷送上来的。’一面说,一面就只将这碗笋送至桌上。贾母略尝了两点,便命:‘将那两样着人送回去,就说我吃了。以后不必天天送,我想吃,自然来要。’”贾母吃饭的时候,大家供来的不只是素菜,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这一段很好玩,你会发现鸳鸯是贾母身边了不起的一个特别助理,每一道菜送来的时候,她一定要先看看是什么,好向贾母报告。如果你去一个讲究的餐厅,问餐厅的服务生说这是什么菜,他说不知道的时候,你就知道这个餐厅一定不上档次。贾母觉得这些仪式跟礼节都太麻烦了,同时也有点应酬的意思。这些细节我们今天大概可以做越来越多的考证,如果有一天《红楼梦》有图可以解说,或者可以用摄影机拍出来,就比较清楚了。

我们看到有些房里送来的东西贾母根本不想吃,比如贾赦就是贾母不太喜欢的儿子,他送的东西,贾母就说让人送回去吧!这其实是很小的细节,可也反映出人的某种爱憎。如果一个老祖母有四个儿子、八个孙子,大家纷纷建议去郊游、去看电影的时候,这个老祖母该怎么办?因为各种不同的建议,加起来就有十二个。最后她选择的一定是她特别喜欢的儿子或者孙子的建议。贾母在这里扮演的角色很有趣,她其实很疼贾政,所以疼王夫人、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