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候,常常少掉了这些细节,也就少掉了生活的质感。

这是第二个阻碍,讲完话了,大家分手,第三个阻碍又来了。又是最长的一段,所以这个时候大概再没有耐心的读者,也彻底放弃说:“好吧,曹雪芹,我只好跟着你走。”读者的急躁性一步一步放低。有没有发现,第一段看风景是最短的,第二段素云送东西长了一点,然后接着第三段是最长的,这个才是厉害的。吊胃口要越吊越难,才是吊胃口。如果说前面拖很长,大家可能走掉了,所以先短一点,让人觉得事情很快要发生,其实是把大家的情绪拉慢下来,拉慢下来那个事件再出来,才叫做高潮,因为有对比。如果说前面已经是急躁的,那个事件再大都不会让大家惊动。

“袭人远远看见那边葡萄架底下有一个人拿着掸子在那里动手动脚的”,注意一下视觉,这是一个远景的拍摄,那个人是谁她看不出来,因为远,然后她是大动作,才看见动手动脚。《红楼梦》根本是一个了不起的剧本,所以导演拍不好,实在是没有道理,因为曹雪芹根本已经把分镜表都做好了,远景是怎么拍,近景怎么拍。“因迎着日光,看不真切”,连光线都写进去了,就是这个编剧告诉导演说,灯要怎么打。

“至离的不远,那祝老婆子见了袭人,便笑嘻嘻的迎上来说道:‘姑娘怎么今日得工夫出来闲逛,往那里去?’”注意她不是闲逛的,她是要去看王熙凤的。可是她中间真的就在闲逛了。

我觉得袭人大概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她觉得王熙凤平常对她很好,她应该去探望、去慰问,可是她又有一点怕怕的,因为其实袭人本身是一个不太愿意卷入是非的个性。所以她的步调整个慢,又有一个心理空间在里面。如果是史湘云,大概三步两步就走到了,如果是探春也三步两步走到了。可因为是袭人,每次听到人家讲是非,她就躲开,她不要讲。但袭人又特别善良,就觉得王熙凤对她那么好,她现在在暴怒之下,好像应该去安慰一下。这里有一种两难。所以“闲逛”两个字就很有趣,因为明明知道不是闲逛,她是有动机的,可是好像有一点把动机摆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