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面冷心”也不要从世俗的角度去理解。因为其实柳湘莲是认为生命如果没有一个同气相投的部分,那不如不要来往了。他其实生命里有自己洁癖的坚持,有时候很难解释说,有些场合为什么我一定不去。有时候我跟朋友开玩笑说,我那个在河边的家,还从来没有一个做官的进来过,其实大概是另外一种快乐。可是这里面也不是一种什么不得了的坚持或者不让步,就是觉得没有共同语言,就切断这个部分。所以柳湘莲这个“冷面冷心”是说,他在所有这些富贵子弟的那种应酬场合,他绝不应酬。但柳湘莲其实有他的热情,他的朋友秦钟,死了那么久,柳湘莲这么穷,还会为秦钟去修坟。“冷面冷心”是因为贾琏不懂,这里面有差别。贾琏说他跟宝玉最好,这里又很清楚了,就是刚才讲的,尤三姐、宝玉、柳湘莲,他们彼此懂。所以宝玉被别人误解的时候,尤三姐懂;宝玉跟柳湘莲,他们彼此也能够有默契。

“他最和宝玉合的来。因打了薛呆子一顿,他不好意思见我们,不知那里去了一向。后来听见有人说来了,不知是真是假。一问跟宝玉的小子们就知道了。倘或不来时,他萍踪浪迹,知道几年才来,岂不白耽搁了?”柳湘莲就像武侠小说里的人,到处求仙访道,跑来跑去,萍踪浪迹。贾琏说那万一再碰不到他,尤三姐怎么办,不是耽误了吗?注意又是贾琏的观点,可是尤二姐就告诉他说:“我们这三丫头说的出来,干的出来。他怎样说,只依他便了。”就是不是她愿意的,她就不要,她绝不妥协。

文学跟艺术里让我们感动的生命,常常有时候是在现实当中失败的生命,因为它绝对。《红楼梦》给我们的震动是,我们其实活在现实当中,总有妥协跟让步,从一到二到三,慢慢到最后,自己都会有点怀疑。可是尤三姐对她生命的选择是绝对的,如果是绝对,就没有任何退路跟让步。尤三姐的情感其实很像东方的梁山伯、祝英台,或者是西方的罗密欧、朱丽叶。这种情感基本上是悲剧性的,因为它太绝对了,没有任何妥协跟让步的可能。

我觉得《红楼梦》里面很多人都记得尤三姐这一段,是因为我们曾几何时也许会觉得尤三姐这样的一种活法其实很痛苦,所以我们慢慢修正了自己。很多人在文学里会特别喜欢罗密欧、朱丽叶,喜欢梁山伯、祝英台或者喜欢尤三姐这样的角色,或者喜欢林黛玉的焚稿断痴情,是因为在生活里可能让步了。因为让步,所以心底有一个不让步的自我,其实是自己怀念的那个自我,会在文学里面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