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2 / 3)

然后是佛教的思想,这个主要是利用了佛教的“四劫”,贴个百度的解释“四劫,佛教中指成劫、住劫、坏劫、空劫”,我个人简单的理解就是世界的诞生发展灾祸毁灭的轮回,也就是褚绥时代→少昊时代→应芜时代的循环,“轮回”“劫难”也是文中多次提到的,主要还是佛教的概念。

然后就是应芜所代表的理念了。

她是很“西化”的…应芜就是那种很狂热的“环保主义”分子,当然这里的环保不是普世意义的,只是调侃(雾),怎么定义应芜呢?一个边缘人、局外人、理想主义者、虚无主义者…或者一个反抗命运的“斗士”?一个推石的西西弗斯?后面再说吧。

3.本文主要意象。

主要是水。

上面也说过,上善若水,水拥有不争不抢包容万物的概念,是“善”也就是“好”的代表,所以褚绥是从水中诞生的,当然文中的水也有澄澈干净单纯的意思,这是褚绥代表的水。

水还是生命之源,在文中褚绥就代表了生命的源头,所谓的舍去圣体其实就是河流湖泊对人类的贡献,虽然我也调侃这篇小说是披着仙侠外衣的环保主义作品,但确实如此,水如果有感情,他们愿意这样被人类污染吗?其实水不在乎,在乎的是人,因为哪怕水里面都是核污染,水也不会消失,但是人会。

其实我对水也是情有独钟,我很喜欢海,但是海与水的概念并不相同,海其实是一种很西化的意象,代表着自由、冒险、未知的挑战,像《以身试爱》中的海中岛,《我的小狗》里面的海洋鲸鱼,其实都有自由与理想的含义。

褚绥是水,同样也是理想的化身。

褚绥的死,并不只是死亡,其实代表着理想的破灭。

如果说从文学批评角度,褚绥是理想核心,那应芜就是他的对立面(洵枫是应芜的邪恶化版本),而苍列是他软弱的体现,少昊则是他强硬的一面,当然这么说并不是因为褚绥是绝对的主角,但是这篇文章大概就是这么设计(参考堂吉诃德),一个分裂的矛盾的理想的全貌,好像各种思想在吵架,但是将其解释为褚绥的自我矛盾好像也不是不行。

4.聊聊应芜。

说到思想吵架,就得解释一下应芜的行为动机。

她的动机开端并不是因为避世厌世,而是因为痛苦。她始终都是矛盾的,之所以有水灵根,是因为褚绥帮了她,她受其影响才会如此。但她本身是火鸟,刚一出生就浸没在海水带来的疼痛里,所以生而痛苦才是这一切的发端,因为她察觉到了痛苦,感受到了失落,才会对世界失望,选择回避自己的命运。

然后就是对命运的反抗。文中多次说到她的命就是“救世主”,我有时在看影视文学时也会想,如果这个救世主主角放弃了救世故事会怎么发展?譬如《哈利波特》里哈利被伏地魔影响,或者童年被欺负得性格扭曲,故事会怎么样?之所以这么想还是觉得哈利背负了太多,年幼的救世主,十几岁的年龄就经历了亲人友人死亡,还必须打倒一个人人惧怕的大魔王,他该多坚强才能成为英雄啊。在我的小说里,一个不那么伟光正的应芜诞生了,一开始她还是很天真,很乐天的孩子,但是自从她入世之后,她多了烦恼,失去了以往的快乐。我始终觉得性格决定命运,而应芜无法真正爱人,就是造成她悲剧的主要原因她没办法顺应自己的命。

不顺应命运就会过得悲惨,应芜确实反抗了,不仅反抗了,还利用本该用在救世的力量毁灭了世界,写得时候是觉得很畅快的,很有报复的快感。但实际上,这个世界并没有亏欠应芜。应芜的“恨”也有些一厢情愿。

这就不得不说说“恨”的根源了,表面上是为褚绥感到不公,实际上是“理想被玷污的愤怒”,而这种“玷污”在现实中也是一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