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挑夫,苗山就自告奋勇:"咱们就在这里,老大还找甚挑夫!不是我吹牛,我们几个,一个抵他们一群!"
许龙也说:"今日不当差的兄弟们也有五十之数,加上我们两个,就是老大你准备的两百抬聘礼,我们也能给你抬过去。,"
他们既然这样说,崔如松也就不去找人了。崔家四个兄弟,加上五十二个兵士,和才买的两个男性家仆崔平崔安,一块儿抬聘礼到了沈家。
崔如松下了血本,聘礼丰厚,两人一台足足装了一百二十抬,兵士们跑了两个来回才抬完。
崔如柏撇了撇嘴,悄悄跟崔如江说:"叔婆他们家的那四个哥哥,占便宜是冲的比谁都快,一说要干活儿,那是缩的比乌龟还能耐。"
这话说的,饶是崔如江也不得不点头:"哪有他们这样的。"
要抬聘礼时候他们四个大男人不出力,却大摇大摆的坐在这里等着观礼。崔家柏榆江河四个兄弟,都是嫡亲的亲兄弟堂兄弟,不必你那隔了好几代的堂兄弟来的亲?他们都还在抬聘礼呢。真是占便宜跑得快,一出力就做缩头乌龟。
崔家的聘礼丰厚,苏氏也觉得脸上有面子,之前只是听说,崔家就是军户,家里或许有钱钞,但绝不会多有家底,可到底是人家世代军户,打仗嘛,总是有一些额外的收益。既如此,她也不用担心小女儿嫁过去银钱不趁手了。
第54章
王媒婆照旧当的是司仪。她唱道:"今有沈家三女,兰心蕙质,端庄有礼,年长一十二岁,崔家子慕其美名,特备礼前来求娶!"
崔如松忙捧上帖盒,里头是一百八十八两聘礼和两对龙凤烛以及聘礼单子。
王媒婆又道:"请沈家尊长过目。"
沈二郎作为父亲,他接手了帖盒,看了看聘礼,捋着胡须点点头:虽说崔家不曾办过聘礼,但这份聘礼却是很拿得出手的。
王媒婆又道:"请沈家女。"这样的场合,霜降是要到场签她的婚书的。
今日的霜降穿的很喜庆,一身水红色金边喜鹊登梅裙儿,配一件藕荷色缠枝桂花褙子,梳的单螺发髻,只簪了一只小定礼时张氏给簪的三尾凤钗,戴了一对珍珠耳坠,手上是那对崔如松走时塞给五郎,托五郎带给霜降的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