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国公府只有一个,资源也就那么多,最多的资源肯定是倾斜给嫡子,这个无可厚非,但剩下的蛋糕,别的兄弟姐妹多吃一口,自己就少吃一口。
因此定国公府的姐妹们关系倒还好一点,她们只不过争取的是婚嫁对象和嫁妆而已,但那些兄弟们争的可就多了,包括婚嫁之事,包括父亲给的银钱,朝中的人脉,府里的样样资源他们都得争。关系自然就非常的紧张。
在这样的情况下,六郎君一个没了小娘的孩子,还能娶到工部营缮司郎中的嫡次女,能够做一个七品的小官,除了他自己有上进心,更多的是黄嬷嬷这个狗头军师为他谋划。
黄嬷嬷是徐小娘的贴身女使,一来就分给她,徐小娘待她好,她就决心要好好把徐小娘留下的子嗣拉扯大。
她四十多岁,也没成亲,更没有一儿半女,所有的心血都给了这三个小主子。两位嫁出去的姑奶奶们倒还念着她,逢年过节捎东西总有她的一份,可她当做亲儿子掏心掏肺对待的六郎君,却觉得她老了,没有了用处,一脚把她踢开。
女儿们在娘家能说得上话的程度有限,就是嫡女,对着能干受宠的庶子,有时也得互相客气客气。
纵使觉得弟弟做的真的很过分,可两位姑奶奶说的话,六郎君不肯听,她们也没法子。已经出嫁的姑奶奶,更不好开口要从娘家带老嬷嬷走。她们只好哭了两场,带了礼物去求嫡母,给黄嬷嬷一个颐养天年的地方。
国公夫人就把话递给了韩夫人,崔家小门小户,也没那么多来来去去弯弯绕绕的,国公府出身的老嬷嬷,别管她以前伺候谁,但国公府出来的这几个字,就足够崔家把她供起来了。
黄嬷嬷来崔家一个月,韩家两位姑奶奶五姑奶奶和七姑奶奶,就派人来送了两回礼,看黄嬷嬷过得如何了。
她两个嫁的夫家在京都,也只是五六品的文官。在蜀州这边城,五六品算是大官,可在京都,那真是一抓一大把的。
京官不能无诏离京,她们作为当家主母也不能随便离开。但派人来瞧一瞧这位算是她们半个母亲的老嬷嬷过得如何,她们还是能办到的。
两位姑奶奶的人来了两回,黄嬷嬷的心里也好受了许多至少五小姐和七小姐心里还有她,还念着她,这就叫黄嬷嬷心里熨帖了。
她心情好了,就愿意多教教桃花杏花,也愿意多接过许多不属于她的事情去办。
这是个闲不住的老嬷嬷,也是个瞧着刚硬,实则心地善良的老嬷嬷。
按理说,韩夫人把她送给了崔家夫人,她只是崔家夫人的老嬷嬷,只听崔夫人的吩咐,没有教导小女使们的责任,但她觉得桃花杏花都是好苗子,只不过还欠缺得多,就义务的把她们两个教起来。
但她很有分寸,她教桃花杏花,是因为她们三个如今都是一个主子的,可要是叫她去教百合,那她可就不愿意了。
虽则黄嬷嬷冷眼瞧着,自家夫人与二奶奶关系不错,可是她在大宅院里看的多了,妯娌之间今儿亲亲热热,明儿就反手捅一刀的。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为这这一点,黄嬷嬷也不愿意把二奶奶的人教的多么好。
霜降这胎,至少要坐满了三个月才好出去走动的。
但她惦记着大姐,隔个五天十天的,就叫人带了山上买来的野味去瞧她大姐。
去了四五次,终于带回来一个还算不错的消息元娘的病情稳住了。金大夫给打了包票,再吃三副药,配着针灸,元娘就能下床走动,后头就只需要吃着药调养生息。
大姐的病有了好转,霜降和苏氏都高兴坏了,连饭都多吃了一碗。
严哥儿也很高兴,要回去看他娘,让朱氏给劝住了:"你娘如今身子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