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歌让我想起闺女幼儿园运动会,小短腿跑最后还咧嘴笑呢。"这条评论收获了23万颗爱心。
深夜十一点四十七分,话题#寻找属于自己的壳#冲上热搜榜首。
【@创业者陈敏】在话题页发了公司破产清算书,照片角落蜷着只蜗牛壳:"贝壳碎了就换个更大的,明天去谈新项目。
【@码农不秃头】凌晨四点调试完最后一行代码,耳机里突然撞进那句"任风吹干流过的泪和汗"。
工位隔板上贴着的OKR计划表正在反光,原来那些揉进夜色里的咖啡渍,都是蜗牛爬过留下的黏液轨迹。
【@白大褂收藏家】值完三十小时连轴转的班,在更衣室听见清洁阿姨用方言哼这歌。
她总蹲在住院部后门台阶吃午饭,保温桶盖上贴着孙女的奥特曼贴纸,现在旁边多了只彩色蜗牛。
所谓治愈,从来不是单行道。
【@钢筋森林日记】
[视频]摇晃的镜头扫过百米高空脚手架,安全绳在风中荡秋千。
背景音混着金属撞击声和跑调的哼唱:"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
定位显示xx金融中心在建工地,点赞量在暴雨天冲破了十万。
【@破产版海明威】那些说歌词太直白的人,大概没在冬夜见过便利店加热灯下的蜗牛。
打工妹把冻红的手贴在关东煮玻璃罩上,蒸汽凝成水珠滚落的路线,才是这个时代最惊心动魄的史诗。
【@匿名树洞投稿】复试被刷那天下着冻雨,地铁口卖烤红薯的老头收音机在放这首歌。
塑料棚顶积水突然崩塌的瞬间,我听见他跟着破喇叭唱"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油渍麻花的袖口还在往下滴红薯蜜。
原来我们都带着壳流浪。
【@短视频热评第一】"给家里打钱时是蜗牛壳,被客户骂时是蜗牛触角,但听见女儿在电话里学唱'小小的天'时,突然觉得自己变成了她画本里会飞的蜗牛"
【@豆瓣午夜共振小组】凌晨三点十七分的玄关,二十七万只蜗牛同时伸出触角。
我们隔着数据洪流触碰彼此柔软的内核,这或许就是数字时代最浪漫的共谋。
当所有"无意义"的坚持被谱成歌谣,钢筋水泥里便长出了藤蔓交织的巴别塔。
【@海外时差党热转】总有一天'的'天'在中文里是sky也是day,导师说我的民谣课题没学术价值。
但今天六个不同肤色的流浪汉跟着旋律哼歌时,我找到了比PhD更重要的坐标系。
五分钟后,所有弹幕同步变成闪烁的"壳里有光"。
【@读书好苦】我们听到七仔老师的回话了。读书苦,但是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
【@我是学霸】背着壳走得慢,但是稳
【@花一朵不凋谢的花】读书,可能是蜗牛一直向往的那片蓝天,慢慢往上爬,然后也会在最高点,随着叶片往前飞……
该不该搁下重重的壳
寻找到底哪里有蓝天
随着轻轻的风轻轻地飘
历经的伤都不感觉疼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
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
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
重重的壳裹着轻轻地仰望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
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
小小的天流过的泪和汗
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
我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