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社:在先秦时期又称为“书社”,即将社员之名籍书于社簿,它实际上是历来实行的一种基层行政管理体制。齐、鲁、卫、赵、越等地都有“书社”的记载,《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有“齐侯唁公曰‘自莒疆以西,请致千社。’”《哀公十五年》有“齐与卫地自济以西、禚媚以南书社五百。”《晏子春秋》记载齐景公以山阴数百社禄晏婴,《荀子·仲尼》记载齐侯封管仲书社三百,《吕氏春秋·高义》记载越王欲以故吴之地、阴江之浦书社三百封墨子,等等,都是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基层之社的写照[6]。其时基层里社的特点是里、社合一,聚族而居。

史料早已表明,在南方楚地似乎也实行着这种里、社合一的基层管理体制。《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曾在楚国受到楚昭王的极高待遇,楚昭王“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集解》引服虔曰:“书,籍也。”当时楚地的社庙中有专书里社成员的社籍册。《史记索隐》谓: 古者二十五家为里,里则各立社,则书社者,书其社之人名于籍。盖以七百里书社之人封孔子也,故下冉求云“虽累千社而夫子不利”是也。

在下葬年代为公元前316年的包山2号楚墓中,出土了大批竹简,简文反映,里是当时楚人进行法律诉讼的基本单位[8]。见于简文的里,有“郢里”(简7)、“南阳里”(简96)、“山阳里”(简121)等名称,据学者统计,包山楚简中所记的里名,共有22处之多[9]。简文还提到多名“里公”,如“里公隋得”(简22)、“里公登婴”(简27)、“里公娄毛”(简37)”、“里公苛藏”(简42)”等,这些“里公”应即里长,也就是地方基层之社里社之长。不仅如此,里中之居民“里人”也屡见于简文,如“里人青辛”(简31)、“灌里人湘因(从疒)”(简83)、“冠陵之勘里人石绅”(简150)等。这些里人,当即里社之社员,如同后世所谓“社人”。

三十、仲秋

三十 仲秋

姬苏没心没肺,香香甜甜的睡自个儿的觉,可怜郭义一个小内侍,叫这放在华夏二十一世纪大爆炸大开放的时代的一个随性小举动,吓得心脏都石化了半边,嗯,还有一半么~

郭义摸着姬苏亲过的地方。

那里,又温、又柔、又软,仿佛要化掉他半颗心的触感那么惊人与鲜明,以至于郭义的指尖都是酥软轻颤的,有种说不上来的情绪沸腾着,夜深都未能睡下,躺在床上不自觉的手贴着脸。

听了暗卫叙述,于淳廷眯起眼睛,轻声道:“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暗卫浑身一颤,把所见又重新叙述了一次,得了于淳廷挥手退下,竟是一身大汗淋漓把身上黑衣都湿透了。

于淳廷起身,走到外间让小桃回去,自己进了里边看姬苏。

烛火摇曳,粉嫩嫩的小孩子赤着上身抱着衾被一角,枕着崔娘子做的决明子矮枕侧身睡得正香,小小的鼻子秀气又挺直,脸颊下巴、额头勾勒出美好的轮廓。手与脚细细瘦瘦,瞧着无肉,可于淳廷知道,这个小崽子骨头小,肉虽然不多,捏起来却又软又柔。

这是他的儿子,机狡如狐,有颗七窍玲珑之心,又天真浪漫心慈手软。

就这么小的一个人,仅仅自己胯高,脸比自己巴掌小一半,手比自己手掌小几圈,声音脆脆,长相妍丽如女童,身为皇子无自觉,竟然欠缺管教放肆与一个小内侍亲热。

于淳廷沉下了眼睛,心里涌上一股想撕人的怒气。想下手,可想到这可爱精致的皮囊下的毓慧奸滑,小小年纪就能猜中自己心思,并知道常孟人几人并不好与,从郭义身上下手……

……若好生培养……会是什么光景?罢,且留那贱侍一命,以后总有用处。

回过神,于淳廷发现自己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