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伍清晏,看面容清瞿秀美,是个美男子,只是留了长须,倒显出老成之气,身形也不够高大,略清瘦。
对面几后坐了三子四女,都捡了父母的好遗传,虽长相各有不同,却都少年俊俏女孩柔美。
姬庄带头给这两位行了礼,指使小侍送上礼盒。
姬苏打量着长德与伍清晏,这对夫妻与孩子们亦在打量着天家这三兄弟。
**************************************************
武帝午睡时念的那段文出自《素书》。
七十二、军训
七十二 军训
好儿郎姬苏在做什么?
吴家三娘子全然不会想到,太子殿下正在宫里累得连学狗叫的力气都没有,哼叽叽接受着侍卫的按摩,痛苦又后悔。
虽然只是简单几个字组成的一句简单的诗词,但落于人耳中,其意味是值得人深思的。
所谓三岁看老,才八岁的太子殿下竟能说出如此具有高瞻远瞩、大气磅礴的话,可见其眼界与格局之远大。而且此话细细嚼了,有别于当下的诗词歌赋骈文等,有种奇特的韵律感,简直像是一种全新的诗歌体。
而此话传进了宫内,乐正抿紧了嘴,剪坏了一朵刚剪下来的鸢尾,林美人则叹了口气与几位先生对面互相苦笑摇了摇头。
至于江夫人,则呆呆的手中茶杯掉在地上碎成了碎片乱汤都没有察觉。
姬苏确实是后悔的,他不过就是拿了最爱的太祖的诗词嘲讽了一下那些食古不化又自视清高的世家子们,没想到化学反应会这么大,一回宫,先生们追着他写出一个整文来不说,连大佬爹看自己的眼光都充满的慈爱的压迫感,好像他不想烂脑袋把整首诗词憋出来就对不起天对不起地对不起他老人家似的。
姬苏可不敢把整个诗词都背出来,他不是剽窃者,脱口说出这句诗词来都非常愧对华夏父老乡亲愧对太祖了,所以顶着压力的后果就是先生们又给姬苏开了文化课。
没错,就是写作文写诗词歌赋的课。
武帝这个大龄搞事青年实在是会抓紧一切机会的搞事,儿子弄出这么大阵仗,立刻就在宫门口贴了道圣旨,召集天下文人按此句作文章,出众者免科考入国学院。
同时又道太子所作之言乃文学界的新诗歌格式,极有创新,鼓励文化人们不拘旧格开创新思路新文体,并弄出了历史上第一本月刊式书刊杂志:《国文集》,置于自己名下的纸墨铺子书局酒楼里出售,同时鼓励天下学子向朝廷投稿。
有文人墨客好奇买了一本来看,大呼值得。
里头的编审都是当朝知名大夫相爷,所集作品有当代名人雅士所作,更有新科考出众的学子们的作品被几位大家名大夫点评。
这本杂志不贵,也就卖十二个铜板一份,很快便脱了销,免费抄阅的学子们挣得不少,也累得不行,可收获更是可观。
文化的火被超级搞事青年姬武炒作得极是旺盛,宫门前每日围满了名士学子,欲把大作面呈天子。这股风气甚至影响了侠客游侠,负了刀剑夜探皇宫想结识结识能说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般广阔磊落胸襟,有巍峨远志的太子殿下,若是真当名符其实,欲以身家性命相追随者亦不在少数。
一时间京城热闹非凡得很,皇宫的大狱每日也住满了侠客游侠儿,朝官们每日忙得脚不点地,真真是快叫熊皇帝把精力能力都榨干了去。
热闹就好啊,武帝就怕不够热闹,就是想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贤才倍出。
趁着这股热风,武帝又推出了收集的官员们的大作出了书继续赚钱,四位先生们借着这个世上最粗的金大腿,所著的地理、人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