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第一个中弹倒下的人。 这个道理我太清楚,所以拒做任何一方的棋子。可最终,还是眼睁睁看着小予姐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方琳正式离职的那天,体面的给高管们写了官方的 farewell letter(告别信)。信写得客气周全,连字体间距都经过精心调试,这很方琳。
我盯着那句"很荣幸与各位共事" ,心中五味杂陈。
这位前任老板对我用尽手腕,却也教会我最硬的道理。 那些让你跌倒的人,往往是你人生路上最好的老师。
而我永远记得那个初雪的夜,在滨城的日料馆里,她酒后对我说,“唐宁,你很像年轻时候的我。”
我相信那一时一刻的推心置腹,是她的真情流露。
方琳对我的态度,始终充满了矛盾的撕扯。
我清楚看见她眼中时常闪过的挣扎当我展现出与她相似的敏锐时,她嘴角会浮现一丝几不可察的欣慰,又在下一秒迅速绷紧;当我犯下她年轻时曾犯的错,她训斥的语气里总带着微妙的共鸣,却又立即用更严苛的标准惩罚我的"愚蠢"。
她亲手打磨我的棱角,却又忌惮我被打磨得太锋利。那些我深夜加班时突如其来的"谈心",那些酒后吐露的"职场真言",都像是一场场精心设计的教学演示她既期待我能参透其中的生存法则,又害怕我学得太快太好。
或许,她施加于我的种种,正是当年他人对待她的翻版。在这个可悲的轮回里,每一代人都将曾经承受的伤痛,化作施加给后辈的"教诲"。
所幸,我这个学生学会的,是如何挣脱老师的阴影。
我很想给她发个信息告别,但最终还是作罢。
有些教诲值得感激却难以言谢,有些伤害深刻到无需和解。在这条我们曾并肩而行的职场路上,沉默或许是最体面的告别。
如若不谈她对我的伤害,她身上那些曾让我仰望的特质能屈能伸的韧性、杀伐决断的勇气、洞察人心的敏锐共情如今都成了我职场武器库中的收藏。
这是一个不断"祛魅"的过程。就像淘金者筛去沙砾,我留下他们身上最耀眼的部分,然后平静地道别。没有怨恨,没有留恋,只有对成长的清醒认知那些曾让我仰望的身影,终将成为被超越的路标。
“方琳,再见。”我在心底轻声说。
这句话轻得像一片羽毛,却承载着所有未能言明的恨意与感激,较量与传承,还有那个雪夜里,清酒映照下的,短暂真诚。
后来,听说方琳离职后,不久便去了另一家跨国企业担任 HRD。这消息毫不令人意外职场从来不是惩恶扬善的童话故事,而是永不停转的摩天轮。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轨道上继续奔跑:方琳带着云际镀金的履历,在新公司继续她的铁腕管理;小予暂时安然无恙的在家待产;Bob 依然稳坐 CEO 宝座,在会议上侃侃而谈公司价值观; 林德明的领英动态更新着高尔夫球场上的惬意时光;而我,依然每天准时推开 HR 办公室的玻璃门。
茶水间的新人们已经开始讨论 "听说总部以前有个手段了得的 HRD",就像在讲一个遥远的传说。
职场真是个利益场
79. 终章:唐宁的故事。
日子就这样马不停蹄地向前奔去。
方琳离职之后,HRD 一直虚位以待,这些日子倒也按部就班过得安稳平静,那些惊心动魄的博弈,仿佛已经过去那样久了。如今回想起来,竟像是一部泛黄的老电影,画面犹在,情绪却已褪色。
我像一只永